本书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恐怖主义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在梳理预防性反恐刑法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立法的实践问题、内在逻辑、应有立场、完善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推动预防性反恐刑法理论体系更加完善,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规范体系更加科学。
总序
七十载辉煌征程,七十载峥嵘岁月。全新打造的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术文库(以下简称“西政刑法文库”)先后于2019年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和于2022年由法律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既是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和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辉成就的献礼,更是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再出发的前进号角,我们将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不停息的发展脚步,迈入新征程,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源于1952年成立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和1953年成立的西南政法学院刑法教研室(学校直辖的八个教研室之一),于1979年开始招收刑法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招收刑法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于1995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于2004年开始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蔡燕荞、邓又天、赵念非、伍柳村、董鑫、赵长青、陈忠林、邓定一、杨显光、夏宗素、宣林泉、高绍先、李培泽、朱启昌、邱兴隆、张绍彦、朱建华、王利荣等老一辈教授为代表的西政刑法学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刑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邓又天教授、赵长青教授、陈忠林教授、梅传强教授和石经海教授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负责人)。时至2022年,刑法学科的专任教师已达36人,形成了具有良好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的教学科研团队;拥有重庆市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禁毒办合作共建了“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此外还有“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量刑研究中心”“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少年法学研究中心”“金融刑法研究中心”“外国与比较刑法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和不懈努力,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已经成为具有雄厚学科基础和优良学术传统,在全国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并且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省部级重点学科。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两翼。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具有数量规模庞大、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优化、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他们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任务一线,近年来,在科研项目立项、学术论文发表、科研成果获奖等方面成绩斐然,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外,在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也着力于人才培养。自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以来,本学科已培养了逾两百名博士,他们活跃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的各个领域,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本学科所取得的成绩。为此,“西政刑法文库”将立足本学科,主要出版本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的优秀著作;同时,也将选择本学科培养且已经毕业的部分博士的学位论文或其它优秀学术著作出版。为了发挥“西政刑法文库”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应,体现学术丛书的性质,将采取不定期常年出版的形式,对于拟出版的著作,由编辑委员会审定同意后出版,每本著作连续编号,力争将其打造成为规模较大、质量上乘、影响广泛的学术精品。“西政刑法文库”将秉承思想交流与学术创新的基本宗旨,着力打造学术精品,展示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人形象,献力中国刑法学术发展。
学术的生命在于争鸣,思想的火花源于碰撞。“西政刑法文库”的出版将呈现每一个作者对当下中国刑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学术交流搭建一个有益的平台,用文字和思考对中国法治发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期待“西政刑法文库”的出版发行能够为国内外同行了解和认识本学科提供一个窗口,也期待国内外同行能够以此为平台,加强与本学科的沟通交流,国内外同行和广大读者的真知灼见将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
将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发展好、建设好,是全体西政刑法学人的使命和追求。处在新时代的激流之中,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本学科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加强学科建设刻不容缓。值此“西政刑法文库”出版之际,诚挚欢迎学界同仁以及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的发展建设,共同促进我国法治事业的健步前行。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术文库编辑委员会
2022年10月
李洁,女,汉族,四川仁寿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在《法学》《澳门法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完成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土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梅传强,男,汉族,四川邻水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法学博士,兼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等。已出版《犯罪心理学》等教材和学术著作10余部,在《法学研究》《现代法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现状
第一章预防性反恐刑法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预防性反恐刑法的界定
一、“预防性”的多维解析
二、预防性反恐刑法的生成
三、预防性反恐刑法的辨明
第二节预防性反恐刑法的特征
一、规制发动的活性化
二、规制指向的抽象化
三、规制标准的短缩化
四、规制后果的预防化
第三节预防性反恐刑法的类型
一、预防性反恐刑法罪名之立法划分
二、预防性反恐刑法类型之学理区分
三、预防性反恐刑法类型之具体表现
第二章预防性反恐刑法立法的中国图景
第一节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刑法》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规制
二、历次刑法修正案对恐怖活动犯罪的修改
三、其他法律法规对恐怖活动犯罪规定的补充
第二节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的类型表现
一、规制方式的“预防性”表现
二、规制内容的“预防性”表现
三、规制标准的“预防性”表现
四、规制后果的“预防性”表现
第三节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的演变趋势
一、规制发动由碎片化向类型化转变
二、规制客体由核心化向周边化转变
三、规制样态由重客观向偏主观转变
四、规制效果由部门性向综合性转变
第三章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规范的问题检视
第一节预防性反恐刑法的明确性不够
一、涉恐定义
二、预防面向
三、恐怖标签
第二节预防性反恐刑法的自洽性欠缺
一、法益要素
二、罪责要素
三、刑罚要素
第三节预防性反恐刑法的系统性不足
一、规制方式
二、行为类型
三、规制衔接
四、国际转化
第四章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立法的逻辑剖析
第一节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的内在逻辑
一、预防性反恐刑法的生成路径
二、预防性反恐刑法的基本模式
三、预防性反恐刑法的逻辑特点
第二节预防性反恐刑法的潜在风险
一、权力与自由的冲突
二、观念与现实的冲突
三、内容与技术的冲突
第三节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的认知辨正
一、预防性反恐刑法的妥当性与风险性
二、预防性反恐刑法的有效性与失效性
三、预防性反恐刑法逻辑的应有认知
第五章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立法的应有立场
第一节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法治反恐立场
一、预防性反恐中坚持法治反恐的背景
二、反恐视角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解读
三、法治反恐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展开
第二节多元利益冲突制约下的利益平衡立场
一、安全观:自由与安全诉求平衡的理念
二、义务观:国家与公民义务平衡的理念
三、规制观:内容与手段认知平衡的理念
第三节刑法与时俱进需求下的原则修正立场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再反思
二、人人平等原则的再回溯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再诠释
第六章我国预防性反恐刑法规范的完善对策
第一节预防性反恐刑法规范的内涵提升
一、明晰恐怖主义的本质和形式制约
二、厘清涉恐行为的内核与边缘区分
三、重视反恐认定的国内和国际因素
第二节预防性反恐刑法规范的自洽达成
一、保护法益的关联性限制
二、行为违法的实质性判断
三、刑罚种类的多样性配置
第三节预防性反恐刑法规范的系统实现
一、规定模式的明确
二、规范之间的衔接
第四节预防性反恐刑法规范的具体设计
一、反恐刑法规范的科学表达
二、反恐刑法规范的具体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