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后代,乃人人必经之途。教子成才,是父母们之必然期待,也是公民对国家、社会责无旁贷之重任。
二三十年前,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被冠以“小皇帝”而备受宠爱,如今,他们已相继当上了父母。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子女也具有浓烈的爱心和责任感,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当今,全国有近6000万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忧虑和困惑。
教育好孩子绝非只凭良好的愿望就可以无师自通,它需要从青少年时起就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坚定的意志、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书作者用大量的实践和案例,详尽地讲述了教子成才的十个步骤,为广大家长,特别是未来的父母们指出了教子成才的方向,以期为千万个家庭铺平育才之路,为祖国的未来培育出无尽的人才。
父母肩负祖国未来,科学教子势在必行,名人成长与父母影响,教子不当必留后患,天才儿童名扬四海。
第一步 “优识”——端正认识指航程
一、父母肩负祖国未来
(一)父母是子女的主宰者
(二)教育子女水平奠定未来社会基础
(三)未当父母先受教育
(四)郑重准备担起父母天职
二、科学教子 势在必行
(一)新生儿都是天才胚子
(二)人是教育的产物
(三)“早慧儿”不一定都成才
(四)“呆子”中也有超级精英
(五)发掘残疾儿的闪光点
(六)令任惊诧的“白痴学者”
三、名人成长与父母影响
(一)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二)近代人才与父母的教养
(三)国外名人的父母
四、教子不当 必留后患
(一)娇宠造逆子
(二)放任藏祸根
(三)包办挫自信
(四)打骂积怨恨
(五)分数惹事端
(六)上行则下效
(七)离异伤子心
五、天才儿童 名垂千古
(一)少年大学生引人瞩目
(二)神州自古文童频出
(三)数学奇才闻名遐迩
(四)科技精英造福人寰
(五)音乐神童大多早熟
(六)演艺精灵异军突起
(七)书画小荷 已露尖角
(八)世界棋坛童星闪耀
(九)体能小将佳音频传
(十)军政少年叱咤风云
(十一)医药“早慧儿”创奇迹
(十二)商界小子大显身手
第二步 “优婚”——夫妻携手为后生
一、人为什么要结婚
(一)婚姻是什么
(二)婚姻的准则
(三)婚姻中的法制观念
二、婚姻形式的变迁
(一)乱婚时期
(二)血缘婚姻
(三)对偶婚姻
(四)媵妾婚姻
(五)一夫一妻制
三、择偶标准的变异
(一)古代的政治婚姻
(二)封建时代的择偶观
(三)现代择偶观的变迁
(四)国外择偶观举例
四、择偶的心理误区
(一)虚荣心理
(二)感情冲动
(三)追求完美
(四)自惑不解
(五)自卑心理
五、正确的择偶观
(一)感情条件
(二)生物学条件
(三)健康条件
(四)地域条件
(五)家族条件
(六)血型条件
六、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念
(一)择偶更重情趣
(二)追求婚姻质量
(三)安定感和时代感
(四)晚婚晚育和“丁克家庭”
七、婚前准备
(一)关于婚龄
(二)婚期选定
(三)婚前体检
(四)婚前性道德
八、进入婚期
(一)家庭的内涵
(二)家庭的价值
(三)过好性生活
九、避孕常识
(一)避孕的目的
(二)避孕的方法
(三)避孕方法的选择
第三步 “优种”——优质精卵是根本
一、遗传的特质基础
(一)细胞
(二)染色体
(三)蛋白质
(四)核酸
二、遗传的作用
(一)遗传的概率
(二)从双胞胎看遗传
(三)遗传与素质
三、从家谱看遗传
(一)遗传与天才
(二)我国的史传名家
(三)国内现代名人考
(四)国外的世家传人
四、世界人种趣谈
(一)现有人种概貌
(二)当今人类四大种族
(三)地球上的稀有人种
(四)种族与疾病
五、遗传病与先天疾病
(一)关于先天性疾病
(二)遗传病的分类
六、提高人口素质 预防出生缺陷
(一)把握最佳受孕时机
(二)实施计划妊娠
七、积极优生法
(一)当今助孕手段
(二)助孕技术的利和弊
八、人类未来的生产方式
(一)设计未来人
(二)胚胎切割
(三)芯片婴儿
(四)人造子宫
(五)单性繁殖
(六)无性繁殖
九、规范管理 谨防尴尬
(一)对辅助生殖机构的管理
(二)关注人口比例
(三)伦理观的改变
第四步 “优孕”——子女“禀赋”在妊娠
第五步 “优娩”——关键时刻需谨慎
第六步 “优育”——生活方式定心身
第七步 “优境”——耳濡目染造就人
第八步 “优势”——因势利导挖潜能
第九步 “优习”——良习养成征途顺
第十步 “优教”——三教引路朝前奔
第一步 “优识”——端正认识指航程
一、父母肩负祖国未来
父母,人尽可为。然而,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能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一代英才,却非易事。古语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终身之际,莫如树人。
人,不仅是一个自然的人(天生的、原始的、未开化的、生物的人)、肉体的人(生理的、物质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具有社会身份)、心理的人(精神上的)。对人,尤其是对孩子,不能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更要有心理上的关怀。“树人”,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未来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人;成为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避免出现生理残疾、心理残疾和社会属性不健康的人。否则,未来的他,不仅不能履行自身的职责,甚至还会危害社会、伤及他人。所以,要想教子成“才”,首先要教子成“人”。否则,才智越高,其破坏性就越大。
教子成才并非“任己所为”的“随意之举”,它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项系统而精密的工程。单纯靠父母的本能——“舐犊之情”和“一片好心”是远远不够的。
(一)父母是子女的主宰者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因此,要提高下一代人的素质,首先就要提高父母的素质。
父母与子女如影相随,密不可分:子女的物质生活,是父母提供;子女的生活知识,是父母传授;子女的精神品德,是父母培养;子女的智慧胚芽,是父母开启。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是有了做人的基本条件,或日“硬件”,或日“白纸”。至于做人的道理、心理素质、谋生技能等“软件”,则要靠父母去“精心安装”。他的智力、体力、能力、性格、心理的发展,均在于他的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所经历的实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既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你既可以为他绘上美丽的图案,也可以在他身上泼上墨迹。可以这样说:人才,是父母教育得法的成果;坏才,是父母教育失败的苦果。教育方法不当,会使孩子受到伤害,并为日后埋下潜在的危险。所以说,父母教育的成败,对孩子的一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教育子女,是父母最大的事业;扮演好一个母亲,是人生一项最大的挑战。
新生儿,作为人生的起点,自跨人人生世界,便毫无选择地,在不断吸取来自己身边的各种刺激和影响——父母的抚触、亲吻和体肤的温暖、柔软,使他感到安全、宽慰和支持;母亲的乳汁、哺喂和物质供给,使他获得身心的满足和成长的力量;父母的言语、行动和教导,引导他走向生活、认识世界、构成自我、界定自己的内心世界。总之,孩子的物质生活,靠父母提供;孩子的生活知识,靠父母传授;孩子生理素质,靠父母孕育;孩子的语言行为,从父母处模仿;孩子的智慧胚芽,靠父母开启;孩子的精神品德,靠父母培养。正因为一个人成年后的生活品质、性格气质和价值取向,都是跟随着童年的脚步一起成长起来的,所以说:在社会面前,父母的责任和对社会的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教子观念,自始至终在塑造着孩子的未来,主宰着孩子的一生,把握着孩子前进的方向。
婴幼儿时期是模仿性最强、可塑性最大、对信息最敏感、增长知识最快的时期。其中0-2岁是孩子的“依恋期”,他所依恋的对象——父母,对他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会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思维的火种,形成他的“秉性”。如果一旦出现了依恋障碍,宝宝就会烦躁不安、哭闹,长期下去,便会出现自我调控能力和合作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交往障碍。
专家们认为,人的禀赋、性情、智能在5岁左右就已形成。5岁前,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孩子的心灵世界播下火种,使他在无意识中学会认人、学会适应,并在不知不觉中,扎根于脑海里,就像埋人心地的种子,逐步构成自己的思维观念、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秉性”,待其长大成人,便会折射出他人格的光辉;待其走向社会后,便向社会迸发,左右起社会的进程。1997年,天津一中的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荣获金牌,他说:引发我努力学习的力量,就来自我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而她的言行却激励了我一生。
母亲的世界,是一个雍容、博大的责任世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从里到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教育。父母为人的方法、态度,就是教育孩子的教科书和课堂。这种教育,基本上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因此,父母的素质和自身完美,直接决定着孩子精神世界的高度和广度。这一切充分说明:国家的命运是掌握在母亲的手里!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候,都不能抵消父母的责任。孩子的成才,就是父母亲最值得骄傲的人生成就。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在提倡:妇女走上社会的同时,有不少妇女,开始撂下了“母亲”的重担;我们在呼唤“妇女站起来”的同时,却又让有些“母亲”倒了下去。因为妇女解放了,参加工作了,却让孩子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关照。
当今的世界,人才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斯大林说:“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资产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培养人才,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是在塑造一个孩子,而对于千万个家庭,就是在塑造一个社会;塑造祖国的未来。因此,提高全社会父母的素质,实质上,就是在规划祖国未来的基础工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都出现了“0岁开始教育”的潮流:在美国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了“头脑启动计划”,即从生命诞生的第一天起开始的“婴幼儿教育计划”;在新西兰,启动了“普卢凯特计划”:即对3岁前婴幼儿教育的国家计划;在秘鲁,有一个“娃娃之家工程”;在泰国,新生儿一出世,就会收到一个大礼包,里面有音乐襁褓、科学育婴手册、童话和童谣书、音像制品、玩具等,旨在帮助父母获得科学育儿的方法;在瑞士,一直都有“教育富国”的既定方针;在法国,一贯重视托儿工作,几乎所有3岁前后的孩子,都能在窗明几净的免费幼儿园或托儿所里接受教育,而且,所有的幼儿教师和园长都拥有硕士学位,连姝姆都有大专以上文凭,他们认为:如果不在儿童身上投资,国家就难以发展。即便在加纳,也有一个以“儿童不能等待”为名的0-6岁儿童发展国家行动计划。在我们中国的优生优育协会,也已于2002年4月正式启动了《中国婴幼儿身心健康综合指导行动计划》,即针对0-3岁的胎、婴、幼儿进行的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指导,它是中华民族健康、强壮、智慧的生命摇篮工程,被简称为“摇篮工程”。还有的国家,为了提高后代的素质,已采取了一些新的人口政策,如新加坡就具体规定:持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妇女,如果生一个孩子,工资可增加5%;生两个孩子,工资可增长10%;生三个孩子则增长15%,而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若要接连生两个孩子,就必须额外交纳1万美元。
(二)教育子女水平 奠定未来社会基础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凡是文化发达时期,几乎都与重视子女教育分不开。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重视胎教,推行“保傅制度”,民间就出现了“孟母三迁”、“曾参杀彘践约”等佳话,从而创造了盛极一时的华夏文明。在文化繁荣的唐、宋年代,由于普遍重视子女教育,尤其是关注对未来将要成为母亲的女孩的教育,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神童,如:“神仙童子”王绩、六岁善词章的王勃、七岁写《咏鹅》的骆宾王、五岁“诵六甲”的李白、七岁开口诵凤凰的杜甫以及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荀、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和十七岁名满天下的白居易等。在现代,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不少父母把自己年轻时未能遂愿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便加紧了对子女的教育,其中得法者,就取得了成功,有的孩子迅速成长为少年大学生、小作家、小书画家、小表演艺术家、小电脑高手等等。至于不得法者,自然又另当别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