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它以技术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工程领域中经济效益、经济效率和经济规律等问题。
全书以工程方案和经济效果的内在联系为基本出发点,结合我国财务制度、税收制度、投资体制和企业体制改革对工程经济学的新要求,以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为基本内容,形成了工程经济学完整的学科体系。本书注重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强调知识的新颖性。各章附有思考与练习,并有参考答案,以便读者练习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的写作结合了作者多年从事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也吸收了国内外著作和教材的精华,可作为经济类、管理类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高等教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工程项目类型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在这种复杂环境下,投资者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是当前突出的问题,工程经济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一方面充分吸收国内外著作和教材的精华,另一方面结合编者多年从事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同时充分反映我国工程经济分析方面的新思想、新要求与规范,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的深度、广度和实践指向。全书以工程方案和经济效果的内在联系为基本出发点,结合我国财务制度、税收制度、投资体制和企业体制改革对工程经济学的新要求,以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为基本内容,形成了工程经济学完整的学科体系。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现金流量的构成,资金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不同方案的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项目的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项目后评价,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投资方案综合评价等。
本书注重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反映最新理论发展,强调知识的新颖性,加强实际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本书内容新颖翔实,阐述深入浅出,讲、练、案例、实践有机结合,使其更适合教学的需要。本书各章附有思考与练习,并有参考答案,以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和练习掌握、巩固所学知识。全书共有十三章,第一、二、五、七、九、十、十一章由陆菊春编写,第三、四、六、八章由徐莉编写,第十二章由徐莉、陆菊春编写,第十三章由陈健编写。本书的财务评价案例由陈健编写,附表由周纯编制,思考与练习及其解答由陆菊春、刘雯、赵若愚等完成,感谢张瑞雪、钟珍、沈春怡、陈健、贾倩倩等同学对书稿的仔细校对。
本书的读者既可以是经济、管理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以是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同时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参考。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参阅并吸收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有关人员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内容难免有错误或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陆菊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在武汉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与投融资、房地产投资管理、决策理论方法。围绕上述研究领域,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先后主编、参编的著作有《运筹学》《技术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项目评估与决策》《应用统计学》等,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分析工程经济活动的成本以及目标实现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设计和选择最佳实施方案的科学。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有效分析,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
协和式飞机是20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共同研制的超音速客机。协和原型机于1965年开始制造,法国组装的第一架协和001飞机于1967年12月11日出厂,1969年3月协和式飞机试飞,同年10月1日进行的第45次试飞时突破了音障。1974年后,英航和法航开始利用协和飞机进行各种示范和飞行测试。1976年1月,协和飞机正式投入航线上飞行,至此为止,英法两国政府已经在超音速客机计划上投资了超过8亿英镑,超过最初预算(15亿英镑)近6倍。1977年,协和飞机实际价格为2 300万英镑(4 600万美元),超过预计价格600万英镑。然而,据当时的预算,协和飞机要售出至少64架才能保本,结果巨额开发成本根本无从收回。协和式飞机于1979年停产,总共生产了20架,英法两国各生产10架。协和号票价高昂,一张伦敦至纽约的来回票要价逾九千美元,飞行时间不到三个半小时。
2003年5月31日,法航的协和客机进行了最后一次商业飞行。2003年10月24日,英航的协和客机结束了最后一次飞行。由于成本高昂,协和式飞机被评价为“成功的技术,失败的经济”。
第一节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 工程经济学的含义及特点
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s)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涉及工程和经济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工程泛指需要人们应用科学理论、技术手段和设备去完成的较大而复杂的具体实践活动,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航天工程等。工程经济学中的“工程”涵盖了一般概念中的工程(制作过程与方法)和技术(软技术和硬技术),不仅包括相应的物资设备、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同时也包括物化的科学技术即生产工具和知识化的科学技术即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应用技术。而工程经济学中的“经济”则涵盖了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国民经济的总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
工程经济学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具体来说它是以技术经济系统为核心,来研究工程领域中经济效益、经济效率和经济规律问题的科学。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决策性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1) 综合性。工程经济学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与一般专业学科不尽相同的边缘性学科,由于工程经济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科学方法较多,在工程经济的理论中融合了数学、统计、概率论、运筹学等各种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2) 系统性。工程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最佳结合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涉及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而且这些因素都是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的,它们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复杂系统。因此,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和论证,将影响其效果的全部因素纳入一个系统中综合考虑,才能全面揭示出所研究问题的实质,所以它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3) 预测性。工程经济研究的问题,一般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正在决策中,为把握采用技术的效果,判断是否值得采用该项技术而必须进行全面的工程经济论证,涉及许多内容,需要对市场需求、销售价格、原料供应、风险估计等方面进行预测。由于预测是在事件实际发生之前进行,所以必须有一定的假设条件,或以过去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它所提供的结果只能是近似值,而不是实际值,在处理资料数据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方法要科学实用。
(4) 实践性。工程经济学是研究与国民经济直接相关的工程与经济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应用科学,从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到其飞速发展,无不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在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解决工程与经济结合中的实际问题,既为实践服务又接受实践检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5) 选择性。在对工程方案取舍之前,都应找出可类比的方案,而任何一项工程,又可以找出若干不同的采纳方式、采纳条件,因此决定取舍某一方案时,可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以便选择出最恰当的方案,并赋以最适当的条件。
二、 工程、技术、经济及其关系
(一) 工程
工程是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它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人们根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和经济地理等社会科学的理论,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去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产品或解决工艺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形成了门类繁多的专业工程,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
一项工程要为人们所接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技术上的可行性;二是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的项目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一项工程只讲技术上的可行性而忽略经济上的合理性,也同样是不能被接受的。技术的先进性与它的经济合理性是一致的,凡是先进的技术一般来说总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工程项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就必须研究、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在具体目标和条件下,获得投入产出的最大效益。
(二) 技术
工程建设活动离不开技术,一般认为,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以及操作技巧的科学总结,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技术是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运用各种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进行各种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技能,以及根据科学原理改造自然的一切方法,如电工技术、木工技术、焊工技术等。
人们往往把科学与技术视为一体,严格来说,科学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而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是应用各种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进行各种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所采用的方法、措施、技巧等水平的总称。
要进行工程活动,必须依赖于技术,但并非先进的技术都能生产出市场需要而又价廉物美的产品。因此,工程技术的应用必须结合经济因素的分析,也就是说,必须符合工程经济的基本原则: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三) 经济
现代汉语所使用的“经济”一词,源于19世纪后半叶,由日本学者从英语单词“Economy”翻译而来。
经济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经济”是指生产关系。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指的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研究的是生产关系运动规律。
(2) “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称,或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等。
(3) “经济”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总称,如国民经济、部门经济等。
(4) “经济”是指节约或节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经济实惠。
工程经济学研究中较多使用的概念就是第四种含义,是指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
(四)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技术进步的目的和动力,技术则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法,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是社会发展中一对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既有统一又有矛盾的统一体。
(1)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技术和经济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既有矛盾又有统一。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技术包括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两方面。自然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形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相应的生产工具及其他物质装备。社会技术是指组织和管理生产即流通的技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技术,是变革物质代谢过程的手段,是科学与生产联系的纽带,是改造自然、变革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2)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归宿和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