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发展的时代,公共项目可谓无处不在。既包括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地铁、高铁、博物馆等;也包括各种其他类型的项目,例如机构改革等变革与创新类公共项目、突发事件应对类公共项目、大型活动赛事类公共项目等。“项目”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公共部门管理者的视野。
《公共项目管理》尝试对公共项目管理的边界进行划定,在此基础上,对公共项目管理体系中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构建起公共项目管理的立体化知识体系。
《公共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首先,从战略层面阐述公共项目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公共项目是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的工具,因此对公共项目的分析、评估和管理应当满足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第二,从三个层次构建立体的公共项目管理体系,即公共项目组合管理、公共项目集管理和公共项目管理;第三,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公共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公共项目管理之中;第四,将协同治理理论引入公共项目管理之中,分析了在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等不同阶段中多元主体协同的方法与路径;第五,运用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分析公共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为公共项目和公共部门常规任务的同步开展提供组织层面的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发展的时代,公共项目可谓无处不在。既包括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地铁、高铁、博物馆等;也包括各种其他类型的项目,例如机构改革等变革与创新类公共项目、突发事件应对类公共项目、大型活动赛事类公共项目等。“项目”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公共部门管理者的视野。
为什么要开展各类公共项目活动呢?应当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社会经济形态简单的时代,公共部门的活动内容也相对简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当前社会经济形态日趋复杂,新技术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其对公共部门产生新的需求,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和新需求的满足就要求公共部门不断打破常规。而公共项目就是打破现有的“常态”,实现变革与创新的桥梁,在公共项目结束后,新的规则和方法建立起来,就进入了“新的常态”。还有一些公共项目是具有“倒逼”性质的,例如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常规,疫情应对的各项工作均具有典型的独特性、一次性等“项目”特征。可以预见,未来各类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将不断加快,社会复杂程度仍将不断提高,各类公共项目在各类公共部门工作中的占比仍将进一步提高。
如何对各类公共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呢?项目与常规性工作的最大差异在于其任务的独特性,公共项目与一般项目的最大差异在于其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因此应当借鉴一般项目管理的工具方法,结合公共项目管理主体和内容的独特性,充分考虑公共项目影响的广泛性,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并辅之以相应的工具方法,使各类公共项目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实现公共项目的目标,提升全社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本书尝试对公共项目管理的边界进行划定,在此基础上,对公共项目管理体系中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构建起公共项目管理的立体化知识体系。本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从战略层面阐述公共项目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公共项目是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的工具,因此对公共项目的分析、评估和管理应当满足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第二,从三个层次构建立体的公共项目管理体系,即公共项目组合管理、公共项目集管理和公共项目管理;第三,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公共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公共项目管理之中;第四,将协同治理理论引入公共项目管理之中,分析了在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等不同阶段中多元主体协同的方法与路径;第五,运用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分析公共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为公共项目和公共部门常规任务的同步开展提供组织层面的支撑。
翟磊,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南开大学公共管理(MPA)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项目管理青年俱乐部(CYC)副主席,美国IVLP访问学者。经济学博士后,管理学硕士、博士,法学、工学学士。曾作为访问学者于2012、2015、2017年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2006-2007年赴日本立教大学交流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项目管理、政府组织管理,在公共项目管理领域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出版专著《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4月),参编《浮现中
南开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具有相对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次拟出版的《公共项目管理》教材将基于南开特色,全面、系统地介绍公共项目管理领域的相关知识、工具、方法,并且将南开在公共项目管理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了解该领域研究前沿,适应当今公共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