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细品、慢行的旅行笔记,以漫步古镇为主题,以一位考古者的视角记录了江南古镇的悠悠历史、人文风貌,以及锦绣风光。作者以散文的写作方式,用细腻优美的笔触配合细致入微的照片以及精美的手绘图片,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江南古镇的优美画卷。
时光是小桥流水间摇动的橹声 ,时光是白墙黑瓦上移动的日影,时光是在江南一起虚度的那些日子。作者带着对江南文化的迷恋,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圭臬,数年来足迹遍布广义的江南大地,将锦绣风光收入行囊,又落到笔下,从时光里打捞起二十八个古镇古村的前世今生。伴着一杯新茶,一碗陈酿,闲敲棋子,娓娓道来。 本书还配有30幅建筑手绘图、80幅摄影作品, 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真实的江南图景。
耿朔,1984年生于安徽郎溪,考古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为美国奥尔布赖特考古研究所(耶路撒冷)访问学者,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专业博士后。热爱背包旅行和人文写作,长期为多家媒体撰稿,本书是他的第一本旅行随笔。
苏南浙北篇
西 塘:水乡的家常
南 浔:围墙里的故事
周 庄:喧闹不掩本色
同 里:最美的园子在这里
乌 镇:东栅西栅,亦真亦假
甪 直:泥罗汉与河埠头
安 昌:闲坐说师爷
明月湾:藏在最幽处
陆 巷:湖上雅居
浙中南篇
郭 洞:郭外风光古 洞中日月长
俞 源:太极星象
皤 滩:过往的繁华
林 坑:世外山居
芙 蓉:楠溪江边温旧梦
廿八都:仙霞道中说古今
皖南篇
宏 村:水墨柔情
渔 梁:水路到徽州
郑 村:伟祠巨宅在深闺
雄 村:大族远去的背影
呈 坎:宝纶阁里看乾坤
西溪南:十二楼中月自明
许 村:风物荟萃
龙 川:江南第一祠
湖 村:门楼盛宴
石家村:大地上的棋盘
上 庄:胡适的早年岁月
查 济:徽州以外的皖南乡居
水 东:小镇大事
宏 村:水墨柔情
站得久了,就产生一种错觉,
这错觉是淡淡的,就像主人刚刚转过身去,
走进板墙后面的厅堂,
留下一个身影,一点线索,
一段梦境,空寂之中潜伏着热闹,
让后来人可以凭之作一些想象。
……
……
我看着阿婆用那双过去也许插秧的手,心满意足地数着钱,突然有了亲近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人之常情。若把心灵寄托在他乡,希望关山飞渡之后有个不一样的世界等着他,那里清静无为,那里时光停滞,那里只有人情没有世故。然而旅行的本意,在我看来与救赎什么的从来无关,只不过会知道一些别处发生的故事,看一些不曾遇见过的风景罢了,倘若可以减少一些平日里的不愉快,那已是大幸运了。而人本身所在意的喜乐哀愁,大抵相同。
阿婆的饭菜做得很好,地道的徽州家常菜,香味扑鼻,稍辣微咸,特别下饭,师母在附近找到一家小卖部,拎回来一坛黄酒,很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意味。
曾有人把徽菜等同于安徽菜,这是大谬,安徽是个东西南北差异都很大的省份,各地都有自己的菜品,徽菜就是徽州菜,以就地取材、以鲜制胜、重油重色重火功为特色。虽然徽州北上就是宣城,但两地吃法就很不一样。徽菜尤讲时令,“清炖马蹄鳖”是这个适合进补季节里的名菜,同时也适宜吃“黄山双冬”——冬笋、冬菇,它们既可以和火腿一起炒,也可以伴排骨下汤,无论何种做法都鲜嫩无比。
宏村的冬夜,十点钟就已寂静,我们这些稀零的外来客趁着酒兴,在村中乱走,但人们都关上了门。
当第一抹天光从窗户透进来时,我爬了起来,想看看宏村的一天是如何开始的。
站在月沼的东岸,看见的对岸全是徽州的老墙,原本的白色已有不少剥落,染上深深浅浅的痕迹,反而有了沧桑里的温和。稍矮的正面墙下有拱形的小门,而山墙上都冠以层层迭落的马头,彼此牵连,彼此掩映,没有谁张牙舞爪。当一面墙稍微低下去的时候,就有远处出露的山影补上。月沼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房子和山峰的投影,被鹅掌轻轻拨动,一层层,左摇右摆荡出韵律感,让人不禁伸出手指,也跟着在空中上下滑动。
然后,有一种柔情在萌生,背后的温度渐渐升高,天色亮起来,阳光越过我,开始印在那些墙的顶端,接着顺着墙面一点点往下爬,像是给老房子上了一层釉。
这时水里也有了金光,落进黑白的房影,在似融未融之间,像还没干的油画。有早起的村妇摆出一筛箩的萝卜干,架在水边的石栏上晒,那是我熟悉的记忆,小时候每天早上吃泡饭,一定要搁些咸菜才有味,有时候是酱黄瓜或腌生姜,但腌萝卜才有味。池边也有人开始捶洗衣服,一啪一啪的声响,惊得附近浮水的白鹅拍打起翅膀。
宏村开始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