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36.5 元
丛书名: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十二五规划教材
- 作者:李雪斌,陈翔 编
- 出版时间:2013/8/1
- ISBN:9787553704623
-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49
- 页码:25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康复医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关注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交叉渗透。
康复医学是20世纪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成为与保健、预防、临床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学科之一。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结构谱的变化以及人类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我们启动了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十二五规划教材《康复医学》的编写工作。
本教材依照以下顺序进行编写: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第二章,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第三章,康复评定学;第四章,康复治疗学;第五章,常见疾病与损伤的康复。每节前内容有导读。教材还配有习题集和课件。
本教材主要服务于临床医学专业“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符合康复医学学科知识构架,有利于学生对康复医学的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重点培养医学生的早期康复、全程康复和康复转诊意识,理解患者功能康复与回归社会的重要意义。本教材以关注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交叉渗透。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临床医学专业“5+3”《康复医学》教材,是各位编委的辛勤劳动的结晶,在书稿加工和审定过程中,得到了兄弟院校多位老师(苏丽、黄俊芳、梁连锦、关浩邺、韦伟、谭宏翠等)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每一章节进行了逐字逐句的阅读,对内容、观点、逻辑、语法、数字、格式、序号、文字、图片等进行了校对和修正,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委水平所限,本教材在文字、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敬请同道和读者批评指正,以臻再版时完善。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康复
二、康复医学
三、康复、医学康复与康复医学
第二节 康复医学的发展
一、现代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
三、未来康复医学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康复医学的组成和工作方式
一、康复医学的组成
二、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
三、康复流程
四、康复医学的疗效评定等级
第四节 康复医学的地位
一、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二、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三、临床医师与康复
第五节 社区康复
一、定义
二、社区康复的特点
第六节 康复的伦理问题
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医学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三、康复医学工作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第二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人体运动学基础
一、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
二、运动的生理效应
三、长期制动和卧床的不良生理影响
第二节 人体发育学基础
一、概述
二、主要发育理论
三、发育的调控与失控
四、胎儿期的发育特征
五、婴幼儿期的发育特征
六、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育特征
七、青春期的发育特征
八、成人期的特征
第三节 神经生理学基础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损伤反应
三、中枢神经的可塑性
四、神经再生与脑功能重组
五、脑老化
第四节 残疾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致残原因
三、残疾的分类与分级
四、残疾的康复目标及治疗原则
五、残疾的预防
六、残疾相关的政策法规
第三章 康复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康复评定目的
二、康复评定方法
三、康复评定流程
四、康复评定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二节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二、肌张力评定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四、反射功能评定
五、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六、感觉功能评定
七、步态分析
八、运动心肺功能的评定
第三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功能评定
一、概述
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三、独立生活能力评定
四、生存质量评定
五、职业能力评定
六、ICF与评定
第四节 言语与吞咽功能评定
一、言语功能评定
二、吞咽障碍评定
第五节 认知功能与心理测试
一、概述
……
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
第五章 常见疾病及损伤的康复
(3)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以生活自理能力为标准):①轻度,生活完全自理;②中度,生活部分自理;③重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脑性瘫痪的诊断要点应符合以下条件:在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有导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存在;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需排除进行性疾病导致的中枢性瘫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头颅CT、MRI、脑电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脑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为脑性瘫痪提供依据。
(2)鉴别诊断:需要与脑炎后遗症、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先天性肌张力不全进行鉴别。脑炎后遗症有脑炎病史,表现为智力减退、易激惹、兴奋、认知能力下降、躁动不安和痫性发作等。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多有家族史,病程进展缓慢,无智能障碍。先天性肌张力不全主要与肌张力不全型脑性瘫痪进行鉴别,前者腱反射消失,没有锥体系征和智能障碍。
4.康复评定 瘫痪患儿的功能障碍表现很复杂,因此对于他们而言,综合性的康复评定在脑性瘫痪的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脑瘫患儿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其肢体障碍程度受环境、发育情况的影响很大,所以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全面评定的内容一般包括:小儿身体发育水平测定;躯体功能评定,如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原始反射(或姿势性反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站立和步行能力评定;感觉、知觉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心理、智能及行为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功能独立性评定。
(1)肌力评定:因为有肌张力变化的影响、智力低下情况和年龄太小不配合、言语障碍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脑瘫患儿肌力评定一般较困难。能配合的患儿常使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该检查法把肌力分成6级:①V级,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②Ⅳ级,能抗重力及中等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③Ⅲ级,不施加阻力,能抗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④Ⅱ级,解除重力的影响,可以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⑤Ⅰ级,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⑥0级,不能触及肌肉的收缩。
(2)肌张力测定:进行肌张力评价时首先要观察肌紧张的情况,如有亢进、低下及变性时,还要了解其程度如何;其次是肌肉的性状,观察其是否属于痉挛、强直、徐动或失紧张等,以及其程度、损害的范围;再次观察其腱反射、有无踝阵挛、是否存在病理反射。
1)年龄小的患儿常做以下检查:①抱测,通过抱起小儿的手感了解其肌张力情况。肌张力低下者,抱起时会感到困难,如捞面条样的感觉,易从手中滑脱;肌张力高者,会有强直感及抵抗感,如抱棍棒。②观察姿势,正常小儿放置于仰卧位,姿势自然,可自如的对抗肢体重量进行运动,如举手并把手放进嘴巴、抬脚并放进嘴巴等。肌张力低下的松弛性麻痹患儿常缺乏主动运动;肌张力高的痉挛性瘫痪患儿通常主动运动减少,而动作僵硬、刻板、姿势异常、运动障碍,肌张力越高时主动运动越少。③触摸,通过触摸患儿肌肉的紧张度来了解肌张力情况。肌张力正常者手感柔软适中,结实而有弹性;肌张力低下者手感柔软、松弛;肌张力高者手感紧张、僵硬,指压有较强的抵抗。④被动运动,通过对患儿的肢体做被动屈伸运动了解肌张力情况。肌张力正常时有自我控制能力,可做出抵抗又可做出协同运动;肌张力低下时,没有抵抗力,具有沉重感;肌张力增高时有明显抵抗。⑤关节伸展度,通过被动屈伸关节时观察伸展、屈曲角度了解肌张力情况。肌张力低下时关节屈伸过度,没有任何的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