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第二分册
定 价:226 元
丛书名: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当前图书已被 6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王巍主编
- 出版时间:2015/1/1
- ISBN:9787030428394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N12
- 页码:707
- 纸张:纯质纸
- 版次:1
- 开本:16K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海内外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第二分册)》按传主生年先后结集卷册,卷首简要回顾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概况,卷尾附20世纪中国考古学大事记。 这与传文两相映照,力图反映出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发展脉络。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第二分册》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考古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华人科学技术专家和人文社科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传主年龄排序,并于卷首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末附学科发展大事记。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总序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前言
20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20世纪中国知名考古学家
杨建芳(1929~)
麦英豪(1929~)
张长寿(1929~)
林寿晋(1929~1988)
孙机(1929~)
郑振香(1929~)
张学正(1930~2002)
谭维四(1930~)
汪宁生(1930~2014)
胡谦盈(1930~)
李逸友(1930~2002)
徐苹芳(1930~2011)
黄宣佩(1930~2013)
黄景略(1930~)
郑笑梅(193l~2014)
张光直(193l~2001)
刘观民(1931~2000)
张森水(193l~2007)
郑绍宗(193l~)
周本雄(193l~2012)
杨鸿勋(1931~)
李仰松(1932~)
高广仁(1932~)
仇士华(1932~)
严文明(1932~)
袁仲一(1932~)
谢端琚(1932~)
高至喜(1932~)
傅熹年(1933~)
俞伟超(1933~2003)
牟永抗(1933~)
张忠培(1934~)
张学海(1934~)
徐光冀(1935~)
陈铁梅(1935~)
巩启明(1935~)
王世民(1935~)
童恩正(1935~1997)
韩康信(1935~)
潘其风(1935~)
杨锡璋(1935~)
杨泓(1935~)
郝本性(1936~)
殷玮璋(1936~)
宋兆麟(1936~)
任式楠(1936~)
张增祺(1936~)
彭适凡(1937~)
李伯谦(1937~)
邵望平(1937~)
乌恩(1937—2008)
杨育彬(1937~)
韩伟(1937—2011)
田广金(1938~2006)
郭大顺(1938~)
林法(1939~)
马世长(1939~2013)
蒋廷瑜(1939~)
何介钧(1940~)
陈振裕(1940~)
刘庆柱(1943~)
20世纪中国考古学大事记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第二分册)》:
1975年,麦英豪发表论文《关于广州石马村南汉墓的年代与墓主问题》,对1954年广州东北郊发现的一座大型砖室墓的墓主和年代进行了讨论。此墓由于被严重盗扰,发掘简报仅推断墓主可能是南汉贵族、大臣或宦官。麦英豪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赴墓葬所在村庄进行了详细调查,获得一块有纪年铭文的残砖,再详细查阅《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南汉书》、《十国春秋》、《南海百咏》和《大清一统志》等文献史料,结合发掘材料,推定此墓为南汉中宗刘晟的昭陵,这一论断为学界普遍认同。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田野考古资料的丰富,麦英豪对南越国、两汉时期的广州,以及广州古城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深人研究。
广州由于地处岭南,远离中原,有关广州的史料相当少且分散。南越国是中国岭南地区第一个封建地方政权,是历史时期岭南地区第一次大发展阶段。但是《史记》、《汉书》有关南越国的记载不足5000字,其他还有一些零星记载。在这种情况下,麦英豪充分利用有限的文献,再结合考古资料进行研究。在《广州汉墓》中,他对南越国、两汉时期广州的水上交通和海外贸易、岭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这是以考古资料为基础辅以文献史料对两汉时期广州社会面貌进行的第一次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使学界对两汉时期的广州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在《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中,他和秦汉考古学家黄展岳合作,对南越王墓墓主进行了充分论证,并对南越国的都城番禺、农业经济、手工业、交通与贸易、度量衡、武器、葬俗等方面作了更为详尽、深入的探讨,其观点大部分已经为新的考古材料证实。他和黎金合撰的《汉代的番禺——广州秦汉考古举要》、《二千年前岭南人的衣食住行——考古发现纵横谈》等论文,以考古材料为基础详细研究了秦汉时期的广州。
1993年,他在论文《西汉南越王墓随葬遗物的诸文化因素》中,详细论证了南越王墓随葬器物所反映的各种文化因素,实证南越国时期岭南越文化与中原汉文化、北方草原文化、东南吴越文化以及楚文化和海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几千字论文的背后,是他遍查考古资料和文献史料的勤奋和执着。
秦平岭南建蕃禺城,是广州建城之始。但是由于文献资料不足,广州具体建城于何时?两千多年来广州古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迁?这些问题都需要考古研究来解答。20世纪80年代,麦英豪撰写论文《广州城始建年代及其他》参加了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在这篇论文中他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史料对广州城的始建年代进行探讨,明确提出秦汉时期的番禺城是广州建城之始,其论据充分,观点为学界普遍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