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长期以来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决策咨询和战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咨询意见和建议,为中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家思想录”较为系统地对这些重要报告和院士建议进行了梳理和精编,记录了广大院士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服务国家科学决策的丰富思想,将对各级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公众理解科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及社会公众阅读。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国家科学思想库系列产品,院士群体是国家重大决策的重要智囊团。2. 国家重大决策背后的院士建议,首次重磅推出。3. 内容涉及国计民生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从1998年的大洪水到2003年的非典;从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到2005年汶川地震;从野生动物的保护到高铁与磁悬浮之争;从食品安全到大规模城镇化等。
关于我国大规模城市化和区域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陆大道
一、我国大规模城市化中的问题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快2~4倍。但在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的发展越出了正常轨道,城市建设布局出现无序乃至失控,使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愈来愈严重。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危害。在国务院近年来三令五申控制开发区和城市土地占用的情况下,城市“大”规划和建成区蔓延式大扩张的现象还在继续:1)发展“国际大都市”,进行“大”规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都市区和产业集聚区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增长很快,表明了大城市充满发展活力,并已成为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区对城市进行过度投资和扩张,表现之一是纷纷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提出要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有183个城市。许多城市不切实际地规定太大的发展目标,建设“大××市”,要求按现有人口和产业规模的两倍乃至三四倍进行“大××市”的规划(或修编)。一些城市还按照“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运用超前标准进行用地和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如会展中心、中央商务区、多个高尔夫球场等以塑造城市形象。许多中小城市也将城市发展框架拉得很大,100米宽的街道和环城路大量出现。
2)蔓延式的城市建设和混乱的空间布局。现在许多城市的发展,摊子都铺得很大,各项设施缺乏严格的占地标准,以致乱占土地。城市周围的开发区太多。2003年全国各类开发区共有6000多个,规划面积3.6万千米2,超过了现有城镇建设总面积。一些城市的开发区,占地而没有开发,甚至废了良田而长满了大片荒草。开发区发展受到控制后,一些城市搞起了大绿地和大广场。特别是许多大城市纷纷规划和建设“新城”。这些“新城”在开发区建设高潮中开辟了一批,在政府机构等大迁移中又开始了一批。伴随着政府办公楼的大迁移,新的大型现代化广场越来越多。这些豪华的政府办公大楼和漂亮的大广场多数远离了城市人口和商业聚集地区,增加了政府和民众之间交往的困难。如某省城开辟了东部新区,拆迁100多千米2,请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