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学(2013年版)》全书在基本架构设计上注重体现三大特色:第一,按照一般学科理论专著的基本要素构成,建构战略的基本理论,保持理论体系框架的相对完整性;第二,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使之具有战略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能够从理论上阐释与解答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战略指导方面的重大问题;第三,突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战略理论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学术主线。
第一章 战略
第一节 什么是战略
第二节 战略的构成
第三节 战略的特性
第四节 影响战略的重要因素
第五节 战略的制定
第二章 战略之演进
第一节 战略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当代世界大国军事战略
第三章 中国的战略环境与军队历史使命
第一节 中国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全面履行军队历史使命
第四章 当代战争的发展与我国可能面临的战争 第一章 战略
第一节 什么是战略
第二节 战略的构成
第三节 战略的特性
第四节 影响战略的重要因素
第五节 战略的制定
第二章 战略之演进
第一节 战略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当代世界大国军事战略
第三章 中国的战略环境与军队历史使命
第一节 中国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全面履行军队历史使命
第四章 当代战争的发展与我国可能面临的战争
第一节 当代战争发展的主要动因
第二节 当代战争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
第五章 丰富与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第一节 实行前沿防卫
第二节 突出有效控制
第三节 坚持多样运用
第六章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
第一节 严控战争目的
第二节 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
第三节 坚持非对称作战
第四节 夺取战争主动权
第五节 妥善结束战争
第七章 军事威慑行动的战略指导
第一节 当代军事威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二节 我军军事威慑体系建设
第三节 军事威慑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八章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略指导
第一节 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类型和特点
第三节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略指导原则
第九章 核、天、网领域军事斗争
第一节 核领域军事斗争
第二节 空间领域军事斗争
第三节 网络领域军事斗争
第十章 军种战略和战区战略
第一节 陆军战略
第二节 海军战略
第三节 空军战略
第四节 第二炮兵战略
第五节 战区战略
第十一章 战略空间和布局
第一节 战略空间的时代特性
第二节 依托本土适度拓展战略空间
……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二是全面的继承性。印度独立后,在原封不动地接收英国殖民统治疆界的同时,全盘继承了英帝国扩张主义的军事战略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谓“印度中心论”思想。核心是将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防务内线”,将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其势力范围,以非法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作为印中“理想边界”,将印缅边界至杜兰线之间广袤的领土作为其“安全内圈”。尼赫鲁将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视为“安全圈”,推行以印度为主体的地区安全政策。此外,印度还吸收了本土传统战略思想。比如,把周边国家作为主要防范对手和作战对象,就深受其历史上著名战略家考底利耶“以邻为敌,远交近攻”“鱼的法则”等传统思想的影响。
三是有限的进攻性。印度提出了“支配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这必然决定其军事战略具有较强的进攻色彩。尽管印度坚称奉行“防御性”战略,但其独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包括三次印巴战争以及武力吞并锡金王国、挑起中印边境冲突、出兵斯里兰卡等,都充分证明其战略带有显著的进攻性质。近年来,随着印度国力军力的迅速增长,这种进攻性有增无减。同时,因为受到其国力军力尚未足够强大的限制,这种战略的进攻性又局限于南亚次大陆及印度洋局部范围内,对一些区外大国对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的渗透控制也暂时无法全面拒止。在对华战略上,印度在整体上采取防御态势,但同时又以攻为防,积极谋求局部优势,并通过平时的不断蚕食为战时由防御转为进攻创造条件。
四是全向的威慑性。印度为解决其称霸的野心同有限的国力军力之间的矛盾,提出在各个领域实行全方位的威慑。冷战结束后,印度加强与美、日等大国的联系,将以往重实战的战略调整为重威慑,强调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战略方向实行不同性质的威慑:针对中国实行“劝阻”性威慑,吓阻中国对印用兵,并遏制中国进入其势力范围;针对南亚周边小国实行“惩罚”性威慑,确保其不敢触犯印度利益,迫其俯首听从印度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