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定 价:54 元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
- 出版时间:2023/12/1
- ISBN:9787521926149
- 出 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P4
- 页码:554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是高等农林院校非
气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全书共9章,包括绪论、
大气概况、太阳、地面和大
气辐射地-气系统的热状况
、大气中的水分与水量平衡
、大气的运动、天气与气象
灾害、气候与中国气候、小
气候。本书内容着重阐述基
本原理,介绍基本知识,同
时能联系农林业生产的实际
情况。在介绍基本知识的同
时,力求反映本学科的前瞻
性。
本书知识体系完整,可
读性强,可作为高等农林院
校农学类、林学类、植物生
物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
类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
可供环境、地理、水文及其
他专业参考使用。
前言
第0章 绪论
0.1 气象与气象学
0.1.1 气象学的概念
0.1.2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
0.1.3 气象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0.2 气象学发展简史
0.2.1 定性描述与知识积累时期
0.2.2 创建时期
0.2.3 发展时期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章 大气概况
1.1 大气的组成
1.1.1 干洁大气
1.1.2 水汽
1.1.3 大气杂质
1.2 大气的垂直结构
1.2.1 对流层
1.2.2 平流层
1.2.3 中间层
1.2.4 热成层
1.2.5 散逸层
1.3 大气的基本性状
1.3.1 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1.3.2 空气的状态方程
1.4 大气污染
1.4.1 大气污染概述
1.4.2 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1.4.3 大气污染源
1.4.4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子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
2.1 辐射的基本知识
2.1.1 辐射与辐射能
2.1.2 表征辐射的物理量
2.1.3 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2.1.4 辐射的基本定律
2.2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减弱
2.2.1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2.2.2 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2.2.3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2.3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3.1 太阳直接辐射
2.3.2 太阳散射辐射
2.3.3 太阳总辐射
2.3.4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2.4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净辐射
2.4.1 地面辐射
2.4.2 大气辐射
2.4.3 地面有效辐射
2.4.4 地面净辐射
2.5 太阳辐射与农林业生产
2.5.1 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2.5.2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2.5.3 光照时间对植物的影响
2.5.4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地-气系统的热状况
3.1 土壤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
3.1.1 分子热传导
3.1.2 辐射热交换
3.1.3 对流热交换
3.1.4 乱流热交换
3.1.5 平流热交换
3.1.6 潜热交换
3.2 土壤温度
3.2.1 地面热量收支状况
3.2.2 土壤的热特性
3.2.3 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3.2.4 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
3.2.5 土壤的冻结与解冻
3.3 水体温度
3.3.1 水温的日变化
3.3.2 水温的年变化
3.4 空气温度
3.4.1 空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3.4.2 气温的垂直分布
3.5 空气的绝热变化与大气稳定度
3.5.1 空气的绝热变化
3.5.2 大气稳定度
3.6 温度与农林业生产
3.6.1 植物生长发育的几个温度指标
3.6.2 积温及其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气中的水分
4.1 空气湿度
4.1.1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4.1.2 空气湿度的变化
4.2 蒸发与蒸腾
4.2.1 蒸发
4.2.2 表征蒸腾作用的物理量
4.2.3 蒸散量
4.3 水汽凝结
4.3.1 水汽凝结的条件
4.3.2 水汽凝结物
4.4 降才
4.4.1 降水的形成
4.4.2 降水的种类
4.4.3 降水的表示方法
4.4.4 人工影响云雨
4.4.5 降水的地理分布
4.5 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4.5.1 水分循环
4.5.2 水分平衡
4.6 水分与农林业生产
4.6.1 水分与植物的关系
4.6.2 土壤水分对植物的影响
4.6.3 空气湿度对植物的影响
4.6.4 降水对植物的影响
4.6.5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4.6.6 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气的运动
5.1 气压及其空间分布
5.1.1 气压及其变化
5.1.2 气压场
5.2 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5.2.1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5.2.2 作用于空气的力
5.2.3 自由大气中风的形成
5.2.4 摩擦层中风的形成
5.2.5 空气的垂直运动
5.3 大气环流
5.3.1 三圈环流
5.3.2 大气活动中心
5.3.3 季风环流
5.3.4 地方性风
5.4 湍流
5.4.1 湍流的概念
5.4.2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5.5 风与农林业生产
5.5.1 风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
5.5.2 风能传播花粉、种子
5.5.3 风害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天气与气象灾害
6.1 天气与天气系统
6.1.1 天气与天气系统的概念
6.1.2 气团
6.1.3 锋
6.1.4 气旋和反气旋
6.2 天气预报
6.2.1 天气预报的概念
6.2.2 天气预报的流程
6.2.3 天气预报的方法
6.2.4 现代气象监测技术
6.3 气象灾害
6.3.1 干旱
6.3.2 雨涝
6.3.3 干热风
6.3.4 寒潮
6.3.5 霜冻
6.3.6 冷害
6.3.7 台风
6.3.8 冰雹
6.3.9 森林火灾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气候与中国气候
7.1 气候概述
7.2 气候形成因素
7.2.1 辐射因素
7.2.2 大气环流因素
7.2.3 下垫面因素
7.2.4 人类活动因素
7.3 气候带和气候型
7.3.1 概述
7.3.2 气候带
7.3.3 气候型
7.4 气候变化
7.4.1 气候变化的进程
7.4.2 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7.4.3 气候变化对农林业的影响
7.5 中国气候与中国气候区划
7.5.1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7.5.2 中国气候区划
7.6 中国气候资源
7.6.1 气候资源概述
7.6.2 中国气候资源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小气候
8.1 小气候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
8.1.1 小气候的概念
8.1.2 小气候的特点
8.1.3 小气候形成的理论基础
8.2 农田小气候
8.2.1 农田中的太阳辐射和光能分布
8.2.2 农田中温度的分布
8.2.3 农田中湿度的分布
8.2.4 农田中风的分布
8.2.5 农田中二氧化碳的分布
8.2.6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8.3 设施农业小气候
8.3.1 地膜覆盖小气候
8.3.2 塑料大棚小气候
8.3.3 日光温室小气候
8.4 地形和水域小气候
8.4.1 地形小气候
8.4.2 水域小气候
8.5 林地小气候
8.5.1 森林小气候
8.5.2 防护林小气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1 日地关系与昼夜形成
1.1 日地关系
1.2 昼夜形成与日照长短的变化
2 时间及其计量
2.1 真太阳时
2.2 平太阳时和地方时
2.3 标准时(区时)和世界时
2.4 北京标准时
3 季节与二十四节气
3.1 季节的形成
3.2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