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教育研究心得与经验的系统总结,全书共包括树立正确的研究心态、做好扎实的研究准备、找准怡当的研究方向、输出优质的研究成果、避开常见的研究误区五个部分。作者用切身经验,拨开一线教师对教科研的误解迷雾,鼓励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做“草根研究” 的践行者
在有些人眼里,中小学教师做的研究科学性不高,不能与规范的教育科学研究相提并论。但在实践中,很多中小学教师又恰恰是从科学性没那么高的“草根研究”中开启研究之旅的。
—、 “草根研究”有助于教师的成长
我曾经读过上海市教科专家张才龙的《“草根研究”:普教科研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草根研究”,教育家成长之路》两篇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到,对于教育的“草根研究”,我国 教育学界目前尚无一个广受认可的定义。作者认为,“草根研究”要求扎根于一线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中间。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是教育的实践工作者,“草根研究”的主体。学校领导、教师人人都可以投入“草根研究”中,大家刻苦钻研,埋头耕耘,讲求实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位教师都可以做“草根研究”。我本人也一直是“草根研究”的践行者。对于教师而言,有机会参与立项课题研究固然是好事,但各项立项课题的核心人员毕竟是少数,比如,浙江省或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成果证书上只能署 6 个人的大名,其他各类课题应该也差不多。即便是现在,教育科研部门开展的个人立项课题,真正能参与其中的教师也不多。但是,不参与立项课题的研究,并不意味着教师与研究无缘。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没有名分的“草根研究”。
“草根研究”是属于教师个人的研究,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界大名鼎鼎的特级教师钱梦龙,也高度重视“草根研究”的价值。我读过钱梦龙老师的《教师的价值》一书,书中收录了《草根式研究:基层教师的成才之道——以我的语文教学研究为例》一文。钱梦龙老师这样的教育名家,都把自己的语文教学研究称为“草根式研究”,这说明“草根式研究”或者“草根研究”同样值得好好研究。
二、我从“草根研究”中挖到了专业成长的第一桶金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就积极投入“草根研究”中,挖到了专业成长的第一桶金。当时的我没有指导老师,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全靠自己摸索。我进行的第一项研究就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在浙江大学杨宏飞老师的指导下,我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从问卷调查的实施,到数据的统计分析,再到调查报告的撰写,这项“自找"的研究,我花了整整3 个月的时间。
这项研究让我静下心来查阅资料、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最终写出调研报告,完整经历了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做完这项研究后,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01 年 12 月,我写的论文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 2001 年学术年会论文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并入选《镇海区年度教师优秀论文汇编》,此后还被选进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宁波市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一书中。这样的获奖和入选,对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来说,多有激励价值呀!
基于此次调查,我还写了一篇文章《对中小学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并在《镇海教育》(双月刊)2001 年第 6 期上发表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篇论文是写得非常浅显的,但这毕竟是我工作后完成的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而且还是在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学期发表的,它让我备受鼓舞。
这次调查让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客观理性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为期一年的心理课结束之后,我又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对学生进行后测,并写成了《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实证研究》一文。这篇文章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2002 年学术年会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客观地说,从研究的规范性来看,这份实证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对我而言意义重大。渐渐地,我在实践中把工作当研究来做,研究成了我的习惯。
正是因为走上了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20 多年后的今天,我除了有上百篇各类教育文章获得市级以上奖项,还有500 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现在看来,工作第一年获得的那两个奖项,真的是微不足道,但对于我的研究经历来说,却弥足珍贵。这是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见证,是“草根研究”的真实记录。
“草根研究”让我在执教之初就踏上了“边教学,边研究”的康庄大道,让研究成为我的专业生活方式,让我逐步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曾整版介绍过《毕业 5 年决定你的一生》一书,我也认真读过这本书。对于教师而言,入职的前几年真的非常关键,基本上每一所学校都会开展“青蓝工程”等活动,以此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如果一位教师错过了前几年发展的关键期,今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工作后的第一年暑期,我参加了一次培训,会上,宁波市教科所原所长庄允吉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青年教师搞三年教育科研和搓三年麻将,三年后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我希望青年教师们在教育科研上多花一点时间。” 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走“草根研究”之路的信念。
三、给—线教师做“草根研究”一些建议
“草根研究”的门槛并不高,选择“草根研究”,其实也就是选择了一种成长的方式、一条成长的道路。在这样的选择中,阅读、思考、写作,让实践更有探索的味道。也正是因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三五年之后,与同一起点的青年教师就会拉开很大的差距。
(一)研究始于问题,重在过程扎实
一线教师做“草根研究”,要着眼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现实问题,把工作中碰到的困惑当作课题来研究,在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一线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设想,有意识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思考或感悟,并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如有困惑,可以进一步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在释疑解惑中,不断反思,获得成长。
(二)工作就是研究,重在质量提升
一线教师做“草根研究”,就是要让自己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提升日常工作的质量。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所以有些教师会在日复一日中逐渐变得麻木,进入舒适区。当教师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探索味、更有新鲜感了,就会更有勇气迎接工作中的新变化,并积极破解新问题。这时,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成长就是成果,重在内在变化
各级课题管理部门一般都会开展各类课题成果评奖活动, 但并不是所有课题都能获奖。也就是说,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在课题研究上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到头来可能是白忙活一场。此时,我们需要变换一下视角。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有了成长,学生有了变化,相关问题也得以解决,那么这些成长和变化就是教师研究的成果。同样,对于做“草根研究”的一线教师来说,我们更要树立成长就是成果的观念,即便辛辛苦苦做的研究最后没有相关文章发表或相关成果获奖,但自己的研究依然有价值,依然实现了教育的目的。
功不唐捐,若干年之后,你会为自己走上这条道路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