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构筑全球战略稳定:冷战后的国际核秩序及其治理;探索“新边疆”安全机制:网络电磁空间秩序及其治理;利用“高边疆”服务人类:外层空间安全挑战与国际太空治理;推进“远边疆"领域合作:极地治理及其秩序构建等。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于2016年夏初创设并渐次成长,得“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基金”之专项全额资助,实乃一大助缘、大善举;众多师友、同道的鼓励、扶持乃至躬身力行,同样厥功至伟。
此一学术平台之构建,旨在通过机制创新与成果导向,以国际性、跨国性与全球性议题为枢纽,将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具有内在关联之学科方向、研究内容与学术人才,集成为国际关系、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多个“研究群”,对大亚太地区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跨学科研究,并致力于承担学术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功能。
所谓“亚太”,取其广义,乃整个亚洲与环太平洋地区之谓。不特如此,对于相关全球性问题的关切,亦属题中之义。盖因世界虽大,却紧密相连。值此全球相互依存时代,人类命运实为一荣损相俦、进退同步之共同体,断难截然分割。面对日益泛滥的全球性难题,东西南北,左邻右舍,各国各族,除了风雨同舟,合作共赢,又岂能独善其身,偷安苟且?所谓“发展”,固然有“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多重意蕴,亦当有“和平发展”与“共同发展”之价值取向,其理亦然。
吾侪身为黉门中人,对于大学之使命,学人之天职,理当有所思虑。故欲旧话重提,在此重申:育人与问学,乃高等教育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学之本是育人,育人之旨,在“养成人格”,非徒灌输知识、传授技能;大学之根是学问,学问之道,在“善疑、求真、创获”。二者之上,更需有一灵魂,是为大学之魂。大学之魂乃文化,文化之内核,即人文价值与“大学精神”:独立、开放、理性、包容、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禀持理想与信念。大学之大,盖因有此三者矣!
南京大学乃享誉中外之百年老校,不独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且英才辈出、薪火相续。于此时代交替、万象更新之际,为开掘利用本校各相关领域之丰厚学术资源,凝聚研究团队,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学术发展,展示亚太中心学术同仁之研究成果与学术思想,彰显南京大学之研究水平与学术风格,我们在《南大亚太评论》、《现代国家治理》、《人文亚太》、《亚太艺术》等学术成果已相继问世的基础上,决定再做努力,编辑出版《南大亚太论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设门户、画地为牢,绝非智者所为。所谓“智者融会,尽有阶差,譬如群流,归于大海”,对于任何社会政治现象,唯有将各种研究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方能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否则便如朱子所言,“见一个事是一个理”,难人融会贯通之境。办教育、兴学术,蔡元培先生主张“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论丛》的编纂,亦将遵循此种方针。
故此,《论丛》之内容,并不限于一般所谓国际问题论著。全球、区域、次区域及国家诸层面,内政外交、政治经济、典章制度与社会文化诸领域的重要议题,都在讨论范围之内。举凡个人专著、合作成果、优秀论文、会议文集,乃至特色鲜明、裨利教学的精品教材,海外名家、学术前沿的迻译之作,只要主题切合,立意新颖,言之有物,均在“网罗”、刊行之列。此外我们还将组织撰写或译介各种专题系列丛书,以便集中、深入探讨某些重要议题,推动相关研究进程,昭明自身学术特色。
要而言之,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所执守之学术立场,亦即《论丛》之编辑旨趣:一曰“本土关怀,世界眼光”;再曰“秉持严谨求实之学风,倡导清新自然之文风”;三曰“科学与人文并举,学术与思想共生,求真与致用平衡”。
一事之成,端赖众力。冀望学界同仁、海内贤达继续鼎力支持、共襄此举,以嘉惠学林,服务社会。值出版前夕,爰申数语,以志缘起。
绪言
第一章 构筑全球战略稳定:冷战后的国际核秩序及其治理(姜振飞、崔建树)
第一节 国际核秩序的内涵与冷战后国际核秩序
一、国际核秩序的基本内涵
二、冷战后国际核秩序的转换
第二节 冷战后国际核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核治理中的不公正性加剧
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瑕疵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三、主要核武器国家竞相推动核力量现代化
四、《反导条约》和《中导条约》失效对国际核治理构成严峻挑战
五、超级大国核战略的“双重标准”和进攻性核政策冲击国际核治理
六、美国核禁忌销蚀与国际核治理
第三节 冷战后国际核治理的新思路:人类核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核命运共同体
二、构建人类核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三、构建人类核命运共同体的途径
第二章 探索“新边疆”安全机制:网络电磁空间秩序及其治理(崔建树)
第一节 网络电磁空间的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一、网络电磁空间的内涵
二、网络电磁空间的战略价值
第二节 主要大国网络电磁空间竞争
一、确保霸权:美国的网络电磁空间能力建设
二、着眼国家安全:俄罗斯的网络电磁空间能力建设
三、维持世界领先地位:欧盟的网络电磁空间能力建设
四、力图跻身一流:日本的网络电磁空间能力建设
第三节 网络电磁空间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网电空间主导权博弈
二、关键互联网资源博弈
三、网络空间安全博弈
四、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五、网络电磁空间领域的情报博弈
六、网络战
七、网络恐怖主义
第四节 网络空间治理路径
一、探索确立网络空间领域的治理主体
二、合理分配互联网关键资源
三、遏制网络空间的霸权行为
四、加强网络空间的隐私保护
五、厘清“网络空间主权
六、加强网络空间的国际法立法工作
……
第三章 利用“高边疆”服务人类:外层空间安全挑战与国际太空治理(肖杰)
第四章 推进“远边疆”领域合作:极地治理及其秩序构建(王婉潞)
第五章 守护人类家园:环境安全及其治理(张海燕)
第六章 着眼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与全球能源治理(方婷婷)
第七章 消除全球政治毒瘤:国际反恐合作与反恐机制构建(肖杰)
参考文献
索引
《新兴大国崛起与全球秩序变革(第四卷):国际安全治理重大议题》:
第二,以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和合主义作为构建人类核命运共同体的指导思想。和合主义在维护冷战后国际核秩序的实践中所追求的是和平与合作。所谓和平就是通过双边与多边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核争端,而不是动不动就诉诸武力威胁、武装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合作就是大国与小国都应该从人类核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合作应对冷战后国际核失序问题。建立人类核命运共同体中儒家思想中的和合主义主要体现在有关各方的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与身份认同(加强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各国相互合作、理解、求同存异,应平衡照顾各方在冷战后国际核秩序中的合理的安全关切。
第三,在应对地区核问题方面,有关国家与国际组织同时也应从安全方面平等对待有关国家,如朝核问题。朝核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地缘政治的博弈过程,更应是一个有关各方为了地区和平与稳定以及冷战后核秩序稳定的大局而相互妥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大国特别是美国必须照顾有关各方的利益与安全关切,而不是夹带各种私利与目的。朝鲜半岛处于东北亚一个敏感爆发点与战略支点的地位,在朝鲜半岛分裂的背景下,共同安全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朝核问题上,相关各方的目标应是共同安全,而不只是个别国家的绝对安全。就如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基辛格曾指出的那样,寻求绝对安全必然引发国家间对抗:“一个国家追求绝对安全意味着所有其他国家的绝对不安全。”①
在“9·11”事件后,美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方面一刀切,认为要么是在支持美国,要么就是反对美国,这甚至推动了朝鲜向着更为不可逆的核开发方向转变。共同安全方法通过它对其他国家的行为产生影响摆脱了交互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因此,遵循依赖于对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的认识的共同安全方法,美国必须退后一步,在面对核武器问题时,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戒条“按我说的做,别照我做的做”的道德与实践意义。在五大国以外的国家不能拥有核武器的原则问题上,必须一视同仁。
第四,在应对核扩散问题方面应尽量减少硬实力手段转而加强软实力手段的作用。国际社会在应对国际核扩散方面,需更多考虑软实力手段的作用,更多尝试采用软的一手。冷战后国际核危机是一个综合问题,但国际社会的应对方式却过于强调“治表”,强调施压、制裁,如朝核问题。联合国关于朝核问题的历次决议,既谴责和制裁朝鲜,也强调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要求各方以外交与政治方式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即排斥使用军事手段,包括军事威胁。但是,美国一贯无视联合国决议的这方面内容,不与朝鲜签订和平条约,在朝鲜周围布置重兵,无数次威胁使用军事手段。国际规则制定者如此露骨地、反复地违反国际规则,却从来没有受到过联合国制裁,甚至极少受到谴责。从朝核问题发展历程来看,硬实力方式不仅没有迫使朝鲜弃核,反而事与愿违,现在不仅朝鲜导弹与核武器从质与量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朝核问题恶化也导致美朝双方陷入战略两难。特朗普等待的时间越长,朝鲜讨价还价的筹码就越大。①国际社会应对朝核问题应更多考虑软实力手段的作用,加强沟通、了解,互谅互让,换位思考,要以维护冷战后国际核秩序稳定与人类核命运共同体的大局为重。
第五,在构建人类核命运共同体方面,核大国应负起责任,发挥榜样作用,彼此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互信、协调与合作。在构建人类核命运共同体方面,说到底,核大国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核大国应该以身作则,切实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在构建人类核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榜样作用。虽然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协调国际核问题的重要渠道,但各大国间在核武器这一关乎人类存亡的重大议题上仍缺少充分的交流、协调与合作。大国需要加强构建人类核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共同利益与使命意识,增强彼此间的战略互信。尤其是超级大国应放弃其核战略中的单边主义与“双重标准”。为此,国际社会应共同推动美国摒弃其核政策中存在的冷战思维、对抗思维与强制外交,促其放弃利用对付地区核问题夺取地缘政治优势与遏制中俄的企图。朝核问题发展到今天这地步,与美国在东北亚仍存在冷战思维有着很大关系。美国在冷战后一直力图在东亚地区巩固与扩大其地区主导地位。为此,美国一方面努力加强与日韩两国的防务合作,另一方面竭力遏制中国崛起,并建立针对中俄的反导体系。美国甚至忽视中国为解决朝核问题付出的巨大努力与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安全利益,甚至施压中国采取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甚至是违反中国国家利益的方式对朝鲜施压。这些都不利于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与战略互信。美国需充分认识朝鲜核开发的危险性与冷战后核秩序面临的巨大挑战,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共同安全出发,理解中美在朝核问题上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异,尊重并考虑中国的感受与安全利益,认真与中国等国进行合作。朝核问题如此,维护冷战后国际核秩序与构建人类核命运共同体更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