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文沃思到拉萨:经历大变革年代》为美国亚洲问题研究专家罗伯特·斯卡拉皮诺(R0bert A.Scalapino)的回忆录,记录了他作为教授、学者、策士的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斯卡拉皮诺在书中回顾了他数十年来从事亚洲研究的历程,记述了他当年对于相关政治社会问题的见解以及现在的评论。
全书简练生动,可读性强,可作为人物传记来阅读欣赏,对于国际问题研究者也很有参考价值。
《从莱文沃思到拉萨:经历大变革年代》:为了表达对罗伯特·斯卡拉皮诺教授的敬意,北京论坛特意组织翻译和出版了此学术力作,以飨读者。斯卡拉皮诺教授与北京大学有着很深的学术渊源,多次到燕园讲学。2007年,他应邀出席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北京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挑战与机遇:21世纪展望”的主旨演讲,学术影响甚广。之后,斯卡拉皮诺教授慨然应允担任北京论坛学术委员会顾问至今,对北京论坛的学术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指导。 ——北京论坛秘书处 北京论坛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在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每年举办一次。
斯卡拉皮诺教授的这本近著在北京大学北京论坛秘书处的促成之下,翻译成中文出版,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从莱文沃思到拉萨:经历大变革年代》很可能是作者的收官之作。它记录了斯卡拉皮诺作为教授、学者、策士的传奇般的一生。如果说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赖肖尔(Edwin Oldfather Reischauer)是战后美国第一代亚洲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斯卡拉皮诺(Robert A.Scalapino,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中文名是“施乐伯”)、鲍大可(A.Doak Barneett)、白鲁恂(Lucian Pye)等人,则是第二代亚洲研究学者中间的佼佼者。上述人物中尚健在的,仅有斯卡拉皮诺一人。
罗伯特·斯卡拉皮诺(Robert A.Scalapino),中文名“施乐伯”。1919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州,在大学主修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并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l949年后一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政治系任教,直至1990年退休,其间1962-1965年任政治系主任。1978年他在伯克利创立了东亚研究所,并在退休前一直担任所长。斯卡拉皮诺曾担任《亚洲概览》(Asian Survey)杂志主编达34年(1962-1996年)。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共发表了540篇论文,以及包括本书在内的39本著作。
中文版序言(王缉思)
中译本序(罗伯特·A.斯卡拉皮诺)
前言
第一章 年轻岁月
第二章 在太平洋上的十八个月——之后,重返学术界
第三章 在伯克利的生活——动荡年代及之后
第四章 多年来与日本的交流
第五章 开始了解中国
第六章 我与崛起的中国
第七章 北朝南韩——一个分裂民族的传奇故事
第八章 探索东北亚的边缘地带
第九章 印度支那——个人经验、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
第十章 深入东南亚腹地
第十一章 探索南亚的岁月
第十二章 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思考
1958年之后的五十年里,中国的变化确实惊人。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地渲染它的重要性。目前的中俄关系还不能构成同盟,而且,也不太可能成为同盟关系。两国在体制、文化和能够感知的国家利益上都有重大分歧。我在一系列的讲座期间曾经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呆过一段时间,在那里,我了解到,中国经济的扩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居民的涌人让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很担忧。虽然如此,中国还是应该对它与欧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巨大改变感到满意。至于中亚地区的国家,通过双边协议和多边的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已经和它们改善了关系,并形成了从经济协议到反恐合作的一系列协议。对蒙古国,中国一方面与其建立经济联系,另一方面试图让蒙古人民放心,中国不会做任何试图控制这个国家的事情。
相反,中日关系在21世纪的开端这几年中一直比较脆弱。历史的阴影一直影响着两国关系,并且这种影响不可能轻易地消除,尤其是两国中老一辈人的态度不容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