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性侵背后的三座堡垒,直面女性抗争的种种问题
☆性暴力、职场性骚扰为何频频发生?法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 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努斯鲍姆结合女性主义、哲学、法学、社会学等,深刻剖析了男性物化和支配他人的心理成因和社会根源,揭露了三座“傲慢的堡垒”:司法界、艺术界和体育界。
○“世界百大思想家”之一、哲学女神玛莎·努斯鲍姆高口碑新作
☆ 五次入选《外交政策》杂志“世界百大思想家”,豆瓣9.4分高口碑经典长销著作《善的脆弱性》作者,被众多国内读者称为“哲学女神”。
☆ 获得全球2多个荣誉奖项,包括日本京都哲学奖、稻盛伦理奖、博古睿奖
☆ 国内知名学者刘擎、周濂都曾推荐她的作品
○厘清热点问题和争议,揭露性暴力的根本原因
☆本书对性别歧视、厌女症、性骚扰等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厘清了许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争议,为关于女性议题的讨论提供了有益的资源。
☆厌女的背后是傲慢,性的背后是权力!
☆ 性从来都不只关于性,而只关乎权力。处于较低权力阶层的人,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我们该如何找出特权堡垒的缺口,一步步改变未来?
☆情感无法律则盲,法律无情感则空。
☆ 情感既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报复性的情感,会扭曲正义的目标。
☆ 只有以法律为根基,以情感为动力,才能走向真正的问责与和解。
☆ 本书指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前进之路,一条不带恶意的问责之路,以及一条不带妥协的慷慨之路。
1.揭露性侵背后的三座堡垒,直面女性抗争的种种问题
性暴力、职场性骚扰为何频频发生?法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努斯鲍姆结合女性主义、哲学、法学、社会学等,深刻剖析了男性物化和支配他人的心理成因和社会根源,揭露了司法界、艺术界和体育界三座特权堡垒的性侵现象。
2.“世界百大思想家”之一、哲学女神玛莎·努斯鲍姆高口碑新作
☆ 五次入选《外交政策》杂志“世界百大思想家”,豆瓣9.4分高口碑经典长销著作《善的脆弱性》作者,被众多国内读者称为“哲学女神”。
☆ 获得全球20多个荣誉奖项,包括日本京都哲学奖、稻盛伦理奖、博古睿奖
☆ 国内知名学者刘擎、周濂都曾推荐她的作品
3.厘清热点问题和争议,揭露性暴力的根本原因
本书对性别歧视、厌女症、性骚扰等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厘清了许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争议,为关于女性议题的讨论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厌女的背后是傲慢,性的背后是权力!
4.我们该如何找出特权堡垒的缺口,一步步改变未来?
本书指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前进之路,一条不带恶意的问责之路,以及一条不带妥协的慷慨之路:情感无法律则盲,法律无情感则空。只有以法律为根基,以情感为动力,才能走向真正的问责与和解。
对于美国的女性和男性来说,这些日子堪称革命性的时代。最近涌现的大量举证已经表明,我们这个社会世世代代都在包庇一种性暴力和性骚扰的文化。太多太多的女性一直被当作物品,仅仅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愉悦和方便——她们的尊严遭到践踏,她们的内在体验被忽视。正是这个老问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并占据了突出的位置,呼吁所有的美国人关注(尽管是迟到的关注)女性长期以来遭到忽视的、对于正义和同等尊重的要求。而我们这个社会的体面和基本的正义尚未得到真正的伸张。
2017 年开始的 #MeToo 运动所披露的种种信息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五十多年来,为了替所有女性伸张正义,美国女性一直在诉说着她们所经历的性暴力和工作场所的骚扰,很多富有创造性的、内心坚定的律师和政策制订者也一直在努力修订刑法和民法,以期能够更充分地处理性侵犯(刑事犯罪)和性骚扰(按照美国 1964 年的《民权法案》第七条被界定为性别歧视的民事违法行为)案件。本书的一个目标就在于讲述那些经常被人忽略的故事,这样我们就能明白,美国通往正义的道路始终漫长,很多不知名的人都为此付出了努力——对此做出贡献的不光是最近站出来的各位名人,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长期以来的付出也是极为宝贵的。
多年以来,美国在性别平等方面进行的革命虽然还未完成,但已经取得了进展,#MeToo 运动则推动了更大的进步。不过,在全面问责的方面还存在重要障碍。本书的第二个主要目标就在于明确地标明这些障碍重重的领域,并且分析它们抵制变革的原因。我将通过论证表明,贪婪是主要的障碍:那些看起来举足轻重、能够为他人赚取巨额钱财的男性——尤其是在体育、艺术和传媒领域的男性——依然有可能躲开全面问责,掩盖他们的罪行。联邦法院则是另一个难以攻克的领域,其中那些有权势的人物对于他们所服务的人来说常常显得不可或缺,他们也同样可以逃避问责——至少直到最近,该领域的改革力度还远远不够。这些源于贪婪的、问责方面的缺陷要求我们给出制度性、结构性的解决方案,我会针对每个领域提出若干建议。
首先,我要论证说,有一种如今依然极为常见的倾向与傲慢(pride)这种恶习有关,这就是将女性仅仅当作物品,拒绝给予她们同等的尊重和完全的自主权。后面我会对傲慢进行界定,将它定义为一种包含以下想法的恶(vice):你凌驾于他人之上,其他人都不是完全真实的。我们的国民生活中存在一些最深层的问题,包括种族优越感和特权,以及基于阶层所产生的冷漠和鄙视等,在这些问题的根源当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种恶。还有一个领域肯定是一直受傲慢支配的,这就是两性关系。居于主导地位的男性拒不承认女性是完全的、平等的人,他们抵制法律的革新,因为后者赋予女性权利去捍卫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并维护自己的能动性。不过,即使人们想方设法地革新了法律,很多男性还是抵制受其管束,反而建造起可以逃避问责的法外之地,建造起傲慢的堡垒。
就像任何一场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一样,我们的这场变革也是“最好的时代”,意思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初步显露出实现完全正义的希望。不过它也是“最坏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痛苦与动荡的时代,因为已经确立的模式遭到了挑战,而人们完全不确定要如何才能迈步前行,同时还常常充满怨恨——既怨恨以往的种种不正义,也怨恨这些变化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当查尔斯·狄更斯用这两种措辞来刻画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他心中的一个想法就是,推动人们寻求正义会导致一种报复性情感的爆发,而这种情感对于正义的实现并没有好处,而且实际上还阻碍了人类进步。我们的时代也存在类似的危险,在两性问题上尤其如此。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女性清晰而自豪地发声、要求正义与尊重的时代。它同时也是一个某些男性对此感到恐惧和愤怒、怨恨自己丧失了特权并将女性主义作为导致这种不满的原因而加以妖魔化的时代。而且,遗憾的是,它还是一个某些女性不仅要求同等的尊重,而且似乎以报复为乐的时代。这些女性更喜欢的不是昭示即将到来的正义和反抗,而是像末日审判那样推翻此前的压迫者,而这种愿景还冒充正义招摇过市。
不是的。正义完全不是这样:它要求细致的区分、甄别以及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以推动冲突的各方实现和平。我将要论证,在这个问题上,就像对于其他很多问题一样,报复性的情感没有任何帮助。我们都需要用某种方式向前走,走向一个所有人——包括女性和男性——共同拥有的未来,而且我们需要从现在就开始构建未来,而不是把目光集中于过往的痛苦所带来的折磨。这并不是说,制度性的解决方案不涉及对犯罪者的惩罚。惩罚是有用的,通常来说也是必需的,因为这样可以威慑罪犯,可以防止其他人犯罪,可以申明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也可以对整个社会进行教育,令人们懂得良好举止的重要性。但是惩罚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实现其正当的目标:它必须有法律根据、公平且注重细节上的准确,能够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加以校正。我们的 #MeToo 运动已经出现了一些例子,其中所施与的惩罚并没有顾及具体的区分或加以校正,而是以大规模的羞辱取代了程序正义。它还引发了一些叙事,在这些叙事中,人们不再寻求和解,而是追求报复性的胜利快感。
以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和马丁·路德·金为榜样,我也要呼唤一场革命,充分承认所有人都具有平等的人类尊严,并且向前迈进,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就像马丁·路德·金所说的那样,“男人和女人可以共同生活”——不过,我们要说的是“女人和男人”,因为对于美国人而言,这个时代就是要去改变我们思维当中的惯常秩序。简言之,这是一本关于正义的书,但是这种正义所要寻求的是和解,以及一个所有人共同拥有的未来。
[美]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
美国著名哲学家,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任教,现为芝加哥大学法学与伦理学教授。被《外交政策》《展望》列评为“世界百大思想家”之一。她拥有数十个国际知名大学的 64 个荣誉学位,并获得全球 20 多个荣誉奖项,包括日本京都哲学奖、稻盛伦理奖、博古睿奖、阿斯图里亚斯王子社会科学奖、巴尔赞奖等。主要著作有《善的脆弱性》《正义的前沿》《欲望的治疗》等。
陈玮 译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译著有《教育的真谛》《欲望的治疗》《艺术的力量》等。
前言
第一部分 抗争的现场
第一章物化:将人看作物
第二章支配之罪:傲慢与贪婪
第三章 受害者之恶:狂怒的弱点
第二部分 法律开始正视这些问题
第四章 性侵犯的问责:法律史简述
第五章 傲慢的男性工作空间中的女性:作为性别歧视的性骚扰
插曲:反思大学校园里的性侵犯
第三部分 难以攻克的堡垒:司法、艺术与体育
第六章 傲慢与特权:联邦司法系统
第七章 自恋与免受惩罚:表演艺术
第八章 男性气概与堕落:病态的大学体育世界
结论 前方的路:问责非怨恨,宽宏而非妥协
致谢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