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研究》一书,从我国视听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探讨视听产品法律保护的理论、立法和实践问题,对我国《著作权法》修法、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出现的扩大视听作品适用范围、取消录像制品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进行了批判,提出应区分不同类型视听产品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保护模式,即狭义著作权保护模式、邻接权保护模式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作者提出应从视听艺术语言——蒙太奇(镜头的拼接和组合)的运用角度重构视听作品的**性标准,以划定著作权法中视听作品与录像制品两类不同客体的界限,进而明确狭义著作权保护模式和邻接权保护模式的各自适用范围;同时,主张构建一个由“反不正当竞争—录像制品—视听作品”构成的视听产品法律保护的金字塔结构,使视听产品法律保护的理论和制度面向我国视听产业实践保持适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避免因理论和制度供给不足而导致的著作权法范围扩张,实现私权保护和产业促进的双重目标。
贺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主任编辑,法学博士,德国马普创新和竞争研究所访问学者(2016—2017年),首届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
导论
第一章 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历史考察
一、保护方式之转变:从间接保护到直接保护
(一)间接保护时期
(二)直接保护时期
二、分类保护之坚持:从戏剧性标准到独创性标准
(一)以戏剧性为标准进行分类保护
(二)以独创性为标准进行分类保护
三、制度发展之脉络:从国际保护到国内保护
(一)《伯尔尼公约》及其对各国立法的影响
(二)《伯尔尼公约》以外的发展
四、中国实践之经验:我国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回顾与思考
(一)我国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立法演变
(二)我国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历史发展特点
(三)我国视听作品立法的经验及思考
五、小结
第二章 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视听作品相关的著作权法立法模式比较
(一)作者权体系与版权体系的比较
(二)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模式
二、视听作品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一)视听作品与电影作品的比较
(二)视听作品与录像制品的比较
三、视听作品的独创性要素比较
(一)独创性要素的相同点
(二)独创性要素的不同点
(三)独创性要素的融合发展及趋势
四、小结
第三章 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法理分析
一、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正当性基础——价值、规范和事实
(一)法学研究的价值、规范和事实层面
(二)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价值、规范及事实层面分析
二、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发展变革
(一)法律移植和继承视角下的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问题
(二)法制现代化和全球化视角下的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问题
三、司法在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形成中的作用
(一)司法解释在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形成中的作用
(二)司法判例在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形成中的作用
四、小结
第四章 多元化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构建
一、视听产业发展及相应的制度失灵
(一)视听产业的实践发展及创新
(二)视听产品法律保护制度的失灵
二、多元化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理论构建
(一)坚持作者权体系的理论传统
(二)坚持知识产权法定主义
三、多元化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制度构建
(一)坚持视听作品和录像制品两分立法模式
(二)重构视听作品独创性判断标准
(三)构建多元化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
四、小结
第五章 多元化视听产品法律保护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电视新闻的法律保护模式
(一)电视新闻的法律保护制度及其实践
(二)电视新闻法律保护制度失灵的原因分析
(三)电视新闻节目及素材的法律保护模式
二、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保护模式
(一)“凤凰网赛事转播案”引发的争议
(二)体育赛事节目的“独创性”因素
(三)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保护模式问题分析
三、短视频的法律保护模式
(一)短视频产业发展现状
(二)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实践问题
(三)短视频的著作权保护路径
四、网络游戏画面的法律保护模式
(一)网络游戏画面的著作权问题及其界定
(二)争议焦点:网络游戏画面的版权定性
(三)路径选择:著作权保护抑或反不正当竞争保护?
五、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