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95 元
丛书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丛书
- 作者:马龙潜主编
- 出版时间:2022/8/1
- ISBN:9787215121843
- 出 版 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06.7
- 页码:258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24cm
本书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批评发展演进的基本脉络的梳理, 从知识语境、思想资源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来深入分析制约1980年代文艺批评走向的内在原因, 探析在1990年代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和思想分化的时代壮阔波澜中文艺批评的现实选择, 以及文化批评对新媒体环境下文艺批评探索和转型的重要启示。在此基础上, 对改革开放以来文艺批评领域的几次重要论争进行反省和理性重估。
1 / 论章调整与借鉴:思想解放语境中的文艺批评节 现实主义文艺观的重新确立节批评的主体自觉与姿态调整第三节新说引入与方法借鉴章在场抑或缺席: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历史际遇与当代活力节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问题之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中国化实践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再阐释第三章分化与聚合:学院批评、专业批评、媒体批评与大众批评节 文艺批评的类型和话语形态节多元并存的文艺批评形态及实践第三节 文艺批评的话语与价值的多元取向第四章巨变与新局:新媒介与文艺生产机制的变革节消费主义与文艺生产新模式节新媒介传播模式与文艺的消费、接受第三节新的文本观与文艺的生产筛选新机制第四节新媒介环境中文艺批评的价值取向第五章节社会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兴起节 大众文化批评的理论范式第三节 文化批评视域中的文艺活动第六章回应与展望:新世纪文艺批评的建构实践与发展方向节新世纪文艺批评的建构实践节新世纪文艺批能的重塑第三节新世纪文艺批评的发展趋向结语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新世纪文艺批评形态参考资料393/后记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十一届三开始纠正“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而作出把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建入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转型中,中国文艺批评也发生了历史的转折变化,从此被称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批评”。新时期文艺批评是我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对“”后正在展开的文艺批评的命名,具体涵盖1976年以后我国文艺批评家的所有批评活动。
文艺批评是当代中国文化活跃、富有生机、有影响力的部分。虽然它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文学艺术,但能却不于反思、调校结、提升文艺创作,而同时担当着思想启蒙、建构新的人文精神乃谋划中国文化之未来等重要的使命。正因为文艺批评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在当下社会经济文化面临深刻转型的时刻,对新时期文艺批评的发展路向和价值迁移的梳理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表现出的丰富多彩:世纪70年代末,通过对“文艺论”“黑八论”的批判,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讨论,文艺领域开启了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程。“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大讨论的展开,是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为厘清文艺与政治的应然关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的确立,以及文艺批评摆脱极左思想的束缚,创造了良好氛围和重要条件。科学健康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被重新擦亮,并重获强大的现实阐释力,一大批具有社会积极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的文艺作品作为“重放的鲜花”而得到了重估,也唤醒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家的创作热情和创造潜能。批评的主体得一步的确认和张扬,文艺批评在深入反思和回归本位的路上奋力前行。世纪80年代有关“文学主体”的深度论争,“朦胧诗”等现代派创作方,对电影《苦恋》的批评,尤其是1985年文艺学“方”大讨论,“文学观念”的渐趋新变,以及各种批评方法的实际运用,都给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批评注
入了新鲜的实践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世纪90年代文艺批评界提出了“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这一问题,并围绕该问行了较大范围的论争,文学批评的主体意识和学科独立一步凸显。在文学批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向的同时,批评的时尚化、商业化和媚俗化的倾向开始显现。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的学理得到生长和积淀。学院批评、文化批评和传媒批评是其主要的批评形态。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出现和发展,、微博、博客、空间、BBS、门户网站、文学文化专业网站都成了文学批评新的重要的交流平台,批评家的角色已然转型,文艺批评的价值正在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