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部委派,自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作者袁方成在我国中部某省就“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蹲点”调研。《“蹲点”手记:一份来自乡土中国的改革观察》就是作者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对乡土中国广袤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故事作出的点滴记录。
上篇 初入临县
“蹲点”:接受任务
赴京培训
回汉准备
学校再动员
在“行政护送”下“进场”
初涉学校运转
短暂的休整
学校的困顿
经费“短板”
教师的烦恼
南村幼儿园
南村的“传说”
晋升与工资
河村片段
无尽的“摊派”
改革如何可行:省级的考虑
拜访财政部门
基层农村公共服务之困
朗山县的治理
赴京汇报
下篇 再回临县
部长调研
“春运”大潮
预算的无奈
甩不掉的“历史包袱”
“寸步难行”
观望“改革”
屡闯“高压线”
三度赴京
乡村里的基督教
收费,还是不收费
农民究竟需要啥
兖市的民生
贫困县的困境
地方的难处
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农村公路命题
龙村精神
修路难,难在基层
临县教育史
南村党代会
临行前的告别
赴京总结
郭校长还谈到,学校缴纳给电教馆的钱是本学期的事情,现在县财政局还正向各学校追讨去年的电脑上机费。原因是县里各初级中学办了电脑上机收费许可证,而这个许可证是由县物价局颁发的,向市里承报时市里默许,将收费报告直接打给省里,省里由于没有相应文件支持收费,便没有同意。此项收费便一时没有着落,但上一学期大多数学校都已收缴,也有学校没有收。而本学期县里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收缴,各学校一直在观望政策的制定。依据收费许可证的规定,各学校去年向每生每学期收了40元上机费,杜镇三中和一中均已收缴,今天他们刚刚把学校收的学费交到县财政局,财政局便要求他们把去年的账补上。郭校长表示如果将电脑上机费也交上去,学校确实是没钱运转了。
聊完这些事情,郭校长离开学校去县教体局办事。杨为学向该校负责纪律和卫生的陶副校长解释了自己从杜镇三中搬到南校的原因。陶校长说南村近些年的状况不如从前,但尽管这样,南村的教师待遇是最让其他学校羡慕的。因为南村的老师(非本村村民)不仅享受荣誉村民的各种福利待遇,还可以拿国家工资。
中午郭校长回来,杨为学又向郭校长询问了学校已经建好但未启用的男生宿舍楼问题。郭校长讲,男生宿舍楼是他到省里“跑来”的一个“两免一补”项目,省里在两个月内拨款50万元,由于临近冬季不宜施工,拖至年底,乡财政吃紧,乡长去求县长,县长讲杜镇中学有一笔50万元专项经费,经县长同意便挪给乡里使用,这样使得第二年无钱动工,最后经乡里出头盖了一个预算为40万元的三层楼房。到目前为止,乡里仅给施工商拨付28万元,剩下12万元无法拨付,致使两年后的今天,该房仍无法交付使用。而且根据以前的设计要求,还有5万元的床架配套,郭校长说,现在没法提床的问题,单房子问题就无法解决,只要能将楼房尽快交付使用,学校也安心。目前让学生一直住在老宿舍楼也不行,一方面老宿舍楼过于陈旧,现在出现漏雨的情况,需要加紧修缮;另一方面新宿舍楼虽然没有使用,有的窗户玻璃也被人为毁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