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伦理学引论》(章海山、张建如编著)的基础上扩充、修订而成,为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而编写的。
教材吸取了21世纪以来国内外伦理学发展的*成果,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力求使之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开拓性。内容主要分为两编。编,介绍和阐述中外伦理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基本知识、伦理学基本原理,着重介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手段等。第二编,为适应21世纪国内外伦理学发展以应用伦理学为主的趋势,介绍、阐述主要的应用伦理学。
本教材适用于针对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的伦理学课程,也可作为德育课程的教材。
臼槭侵谢?嗣窆埠凸?逃?科胀ǜ叩冉逃?笆?晃濉惫?壹豆婊?滩模?窃诮逃?俊懊嫦
导论
一、伦理学发展的历程
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伦理学的任务
四、学习伦理学的意义
五、学习伦理学的方法
编
章 中国和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及比较
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二、秦汉至清代的伦理思想
三、清末到“五四”前的伦理思想
四、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第二节 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
一、古希腊时期的伦理思想
二、中世纪的伦理思想
三、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
四、现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
五、当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西方中世纪和近代伦理思想比较
一、儒家和基督教伦理思想比较
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西方近代伦理思想比较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及演变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
二、列宁的伦理思想
三、的伦理思想
四、邓小平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时期
二、列宁、时期
三、邓小平时期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公平的理论和实践
一、马克思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公平的理论和实践
二、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公平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的构成及其来源
二、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三、道德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四、道德的主体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第二节 道德的社会功能
一、道德的五项功能
二、道德的扬善抑恶功能
第四章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
一、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第五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
一、先进性的道德要求同广泛性的道德要求相结合
二、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
三、道德建设和体制建设相结合
四、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
第二节 道德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第三节 道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二、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
第六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党性、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全球化时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与特征
一、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荣辱思想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征
第三节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科学的社会调控体系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知耻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要加强未成年人的荣辱观教育
第二编
第七章 行政伦理学
节 行政伦理学的产生
一、当前我国的行政伦理问题
二、行政伦理问题的理论追溯
三、行政伦理学的产生
第二节 行政伦理学的内容
一、行政伦理的研究对象
二、行政伦理的原则与规范
第三节 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
一、行政伦理建设的途径
二、行政伦理建设的内容
第八章 经济伦理学
节 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生产力,肯定经济主体物质利益动机的经济效益原则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原则
三、实现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二节 经济政策与伦理
一、经济政策的伦理价值目标
二、近现代西方关于公平和效率理论的启示
三、有效率的经济运用中注重公平
四、经济政策实践中的经济伦理
第三节 经济运行与伦理
一、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伦理关系
二、经济主体和社会之间、同行之间、企业内部的伦理关系
第九章 科学技术伦理学
节 科学技术与人的伦理存在
一、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内在同一性及相互作用
二、技术时代科技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失衡
三、以伦理智慧引导科技理性
第二节 科技伦理的主要原则与规范
一、科技伦理的原则与规范的指导思想
二、科技伦理的主要原则
三、科技伦理的主要规范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一、基因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二、网络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三、核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第十章 生命伦理学
节 生命伦理学的难题
一、人工授精、体外授精、代理母亲和克隆
二、器官移植、安乐死和听任死亡
第二节 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一、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
二、生命伦理原则的联系和冲突
第十一章 环境伦理学
节 世界和中国的环境问题
一、全球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伦理的理论建设
一、现代西方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启示
二、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
第三节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及其规范
一、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二、环境伦理的规范与建设
第十二章 医学伦理学
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原则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原则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原则
四、自主原则
五、公正原则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和模式
二、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三、加强医德建设为核心,解决好医患关系
第三节 医疗公平
一、医疗公乎的含义和意义
二、我国医疗公平方面的现状
三、实施医疗公平的对策
第十三章 性别伦理学
节 性别与性伦理
一、性别与社会生活
二、我国的性别伦理问题
三、当代性别伦理的挑战
第二节 性伦理学的发展
一、性伦理的基本问题
二、性行为的伦理规范
三、西方性伦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性伦理学的发展与建设
一、传统儒家性伦理观的影响
二、当代性伦理建设
三、性规范的“应当”与“合理”
四、性伦理教育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