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室》以法科人才培养为目的与宗旨,以法学教育和基础研究为主要内容,致力打造一本面向法科学生的、有温度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读物。本书提倡以法教义学的方法对理论研究和法律适用进行一次体系化、理性化以及科学化的审视和发展。通过对中国民法的特色及解释适用的洞察、对诉讼实战中的请求权基础思维的梳理、相关法律案例研习以及法院审理模式的探讨,锻炼法科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教学理念及法律思维方式,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聚海内名师而授,汇天下英才而教。为法科学生提供新鲜、全面、实用、活泼的知识补给!
综观我国教育体制,从小初开始,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即离不开各种教辅读物的辅助。然而及至大学,除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辅导材料,辅助法科教育的课外学习用书竟难觅踪影,更遑论面向学生群体的法律教学读物。
反观大陆法系,尤其德日,各类法律教学杂志屡见不鲜,如德国的JuS、JURA,日本的《法学教室》《法学Seminar》等。但两国刊物的旨趣风格又各不相同。德国的法律教学杂志直接服务于关乎法科学生职业命运的两次国家考试,栏目设置也围绕国家考试的知识点、案例分析技能、案例研习和判例评析展开,助益法科学生成为完全法律人。日本的法律教学杂志则与本国的法学教育体系相契合,风格清新,内容生动灵活,在企划专题、主题讲座、演习和最新判例速递等常设栏目之外,还设有名词解释、书评、新书速览等弹性栏目,每期的卷首语也别出新意,常延请知名法学教授挥洒诗意。尽管风格各异,两国法律教学杂志的共通宗旨,均是指导法科学生的求学、读书、写作,助其掌握教科书中抽象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法律适用能力。在内容上也都以法教义学为载体,为法科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系统训练的课外材料,贴近他们的学习需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科教育都取得了质的飞跃。目前,法学研究的范式逐步转向法教义学,法学教育也正在进行一次体系的更新。理想的法学教育,应当在促进法律教学与法律实践相结合,推动法教义学知识本土化的同时,着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适用能力。近年来,随着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引入,法学教育上的更新在法律教学中已经日益引起关注。值此契机,本书采定期出版之形式,定位于实践导向的法律教学读物,旨在进一步推动这种革新,并增强学生对法律背后的道理的理解和关注。
本书虽效法德日类似刊物,但取其精华,内容上注重本土化。将以我国现行法律为中心,每卷以法学专论、法学学堂、案例研习、判例评述等固定栏目为主体,兼辟法史钩沉、法律名词考释、书评、求学心影等弹性栏目。本书的宗旨,是为我国法科学生提供新鲜、全面、实用、活泼的知识补给。与此宗旨相契合,本书有别于现有的学术评价体制内的学术刊物,不讲求长篇大论和繁复的脚注征引,而寻求在学术严谨性前提下的文风和文体的灵动,彰显学者的个性。
聚海内名师而授,汇天下英才而教,砥砺切磋,期待本书能成为一本推动法律教育、贴近法科学生的有温度的法律教学辅导读物!
李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曾任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院长助理。兼任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会理事,北京市物权法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德私法研究》编委。2008年度北航蓝天新秀,2012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14年度被评为2010级本科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2015年度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两篇)。2005-2008,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其中2008年4月,在奥地利科学院欧洲损害赔偿法研究所访问);2002-2005,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其中2004年6-11月, 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访问);1995-2002,北京大学法学本科、硕士。2008年5月开始任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2010年6月晋升副教授。2019年7月晋升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民商法、德国私法、比较私法、法律与科技等。
法学大师课
中国民法的特色及解释适用/王泽鉴
法学专论:法学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展开
Relationstechnik:诉讼实战中的请求权基础思维/吴香香
法教义学在民事诉讼教学中的困境与出路——兼论线上民事诉讼教学模式/任 重
刑法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导论/陈 璇
法学学堂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杨代雄
案例研习
保理合同、债权转让通知与不当得利/朱晓喆
代办托运案案例研习报告——复杂诉讼中当事人地位的确定方法/刘哲玮
刑法案例研习:嫉恨的保姆/车 浩
判例评述
“溺水的被害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结果归责/徐凌波
行政协议访谈:行政审理模式还是民事审理模式?/访谈人:黄卉 与谈人:蔡小雪、章剑生、金自宁、孙维飞、茅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