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暴力对儿童攻击性水平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研究》首章是媒体暴力对儿童攻击性水平影响的元分析。第2章针对暴力动画片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进行了介绍。第3章针对武器玩具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短时效应及攻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进行了介绍。第4章针对暴力视频游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短时效应进行了介绍。第5章结合儿童言语攻击的观察与访谈进行了介绍。第6章针对亲社会动画情境下儿童攻击性认知与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干预进行了介绍。第7章针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矫正进行了个案介绍。
儿童攻击性行为及教育干预(矫正)是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深受国内外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传媒学者的关注。尽管大多数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接触媒体暴力(如电视、动画视频、游戏、音乐)是增强攻击性认知、攻击性思维、敌意情绪、生理唤醒和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但少有研究者探究媒体暴力对幼儿攻击性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开展干预和矫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实验相对缺失。为此,我与同事、国外儿童心理学界同行(如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Douglas A.Gentile教授)以及研究生致力于从实验角度探究大众传媒与儿童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因果关系,期望能为我国儿童攻击性心理与行为的教育干预提供实证依据,促进我国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需说明的是,研究中所使用的媒体材料均是国内外现成的动画片、视频游戏和玩具,考察的是媒体对儿童攻击性水平的即时效应或连续短期效应,主要探明媒体暴力能否在短期对儿童的攻击性心理和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长期伤害,不涉及严重违背科学的伦理道德问题。为方便研究,3~6岁的幼儿均按6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上进行四舍五入取年龄整数。
作为一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的从业人员,我带领研究团队聚焦于媒体与儿童攻击性/欺负行为领域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随着媒体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儿童接触视频媒体,这些信息媒介对儿童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正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对媒体与儿童问题行为缺乏专业认识,容易在现实中把儿童模仿媒体角色榜样的攻击行为和欺负行为等同于“开玩笑”。期望本书能切实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媒体暴力与儿童攻击性水平的关系,同时了解从亲社会媒体的角度干预儿童的攻击性心理与行为,期盼这些探索性成果能为读者理解大众传媒背景下儿童攻击性心理与行为的教育干预提供有用的信息。
张骞,男,教育学博士,书法学博士后,西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授(特聘),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核心专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教育学院儿童发展部访问学者。擅长领域为儿童发展与教育、游戏与儿童、媒体与儿童、学前教育政策。讲授的《发展心理学》入选西南大学“第二届教研活动周”校级优质课程,荣获西南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主编本科生教材《学前心理学》;积极为重庆市政府机关等部门决策工作咨政建言。
第1章 媒体暴力对儿童攻击性水平影响的元分析
第2章 暴力动画视频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第3章 武器玩具与儿童攻击性行为:攻击性动机的中介效应
第4章 暴力视频游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短时效应
第5章 儿童言语攻击的观察与访谈
第6章 亲社会动画情境下儿童攻击性认知与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干预
第7章 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矫正的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