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七章,包含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中的主要义理,其内容都是与涅槃有关的,如对于一切菩萨问难的解答,对于大乘佛教基本理论概念的阐述,宣说《大般涅槃经》的名义及所具的功德等。
高振农
江苏省武进市人。一九五九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一九六五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佛学研究班。现为上海佛学院副院长,佛学专业研究员。已出版著作《上海宗教史》《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中国佛教》等。
《大般涅槃经》,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四十卷。佛教经录家把它列为大乘五大部经之一。 n
《大涅槃经》在印度出现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公元三世纪至四世纪之间(一说在公元二世纪至三世纪之间),亦即东晋法显在印度华氏城(摩揭陀国首都)所得梵本之前。其时正当印度笈多王朝兴起,佛教受到排斥的时期。产生的地点,约在今克什米尔地区。 n
从汉藏文译本及有关文献看,此经全文有二万五千颂,分为前后两分。前分四千颂,这就是东晋法显五世纪初(公元四一至四三年)于中印度华氏城一个婆罗门家抄出来的。后来与佛驮跋陀罗共同译出,名《大般泥洹经》,六卷。此经相当于原本《一切大众所问品》的一品。以后义净于印度所见的是这一品,九世纪时西藏译出的也是这一品。 n
后分二万多颂,是北凉昙无谶由西域传入的,后来译为《大般涅槃经》,四十卷。这一部分,似乎在印度没有广为流传。由于此经不是一时所出,而是前后两分,分别流通,因此主题虽同,解释却有出入,这说明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的特征。 n
根据各种经录所载,此经的汉译本,前后共有十五种。但比较可信的,此经早在中国的译本是东汉支娄迦谶所译的《梵般泥洹经》二卷(《出三藏记集》作《胡般泥洹经》一卷)。其后三国魏安法贤译有《大般涅槃经》二卷,吴·支谦译有《大般泥洹经》二卷。这三种译本,早已逸失。东晋法显与佛驮跋陀罗所译《大般泥洹经》, 共有六卷,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十卷。此后数年,在北凉玄始十年(公元四二一年),才有天竺三藏昙无谶依沮渠蒙逊之请,译出《大般涅槃经》为三十六卷,后作四十卷。 n
宋元嘉七年(公元四三年),此四十卷本《大般涅槃经》由凉地传至江南建业(今南京),时有名僧慧严、慧观等因其文言质朴而品数疏简,乃与谢灵运等以此译本为主加以修治,并依法显等译六卷《大般泥洹经》增加品目,从原本《寿命品》分出为《序品》《纯陀》《哀叹》《长寿》等四品,由《如来性品》分出为《四相》《四依》《邪正》《四谛》《四倒》《如来性》《文字》《鸟喻》《月喻》《菩萨》等十品,改为二十五品,三十六卷,亦名《大般涅槃经》。世称此为《南本涅槃经》,而以昙无谶原译本为《北本涅槃经》。 n
此经藏文译本有二种:一名《大般涅槃经》,是由王宝顺、善慧、海军根据汉译大本的重译,相当于此经四十卷本的和《大涅槃经后分》二卷。另一名《大乘大涅槃经》,系由胜友、智藏、天月从梵文译本译出,其内容相当于法显所译《大般泥洹经》六卷或昙无谶所译四十卷本的前五品,即《寿命品》至《一切大众所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