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列三个专题与当下社会情境有密切关联。专题十“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集中讨论了生生美学、生态女性主义命题,以及劳伦斯·布依尔的理论旅行,为疫情之后的重建工作提供了思维路径与理论支撑。专题二“疾病的文化研究:社会·机制·表征”聚焦于疫情流行的公共卫生重大事件,探求疾病现象背后复杂的文化观念、话语博奔与权力纠葛。专题三“重估全球左派新冠话语”,分别讨论了西方左派理论话语如阿甘本、巴特勒、埃斯波西托、韩炳哲等人的新冠疫情评论,对新冠肺炎流行这一事件的思想史意义。
另外,“其他来稿”栏目涉及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对诸多新现象、新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全面解读,不仅体现了文化研究的开放性与包容,而且拓展了文化研究的知识谱系。
主编的话
周宪文化从来就是社会
变化的晴雨表,它不但反映
了社会变动,而且也推动了
社会发展。1918年西班牙
大流感造成了人类空前的公
共卫生危机,据估计,全球
有5亿人感染,几千万人被
夺去生命。百年之后,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各国,使
高度全球化的世界遭遇了空
前的公共卫生危机。较之于
百年以前的西班牙大流感,
新冠肺炎的流行考验着人类
的不同制度和不同应对策略
。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
情不但深化了人们对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认知,而且也成
为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文
化研究者们密切关注疫情带
来的社会变化,以及这些变
化在文化上的不同表征。本
期刊出的诸篇什多是学者们
疫情期间闭关思考的产物,
反映出学术对社会文化发展
变动的敏锐回应和积极探索
。这一期本刊设置了三个专
题,分别是“生态美学与生
态批评”、“疾病的文化研究
:社会·机制·表征”与“重估
全球左派新冠话语”,与当
下社会情境有密切关联。
媒介与技术一直是文化
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尤其是
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特定
背景下。为此特别刊出两位
媒介哲学思想家保罗·维利
里奥(Paul Virilio)和弗里
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的一次对谈。两位
媒介哲学思想家聚焦于爱因
斯坦的“信息炸弹”概念,从
速度、战争、政治、互动性
、地域、时间、灾难、暴力
等多重维度展开讨论,进而
对信息炸弹所隐含的“技术
原教旨主义”和社会控制倾
向予以反思。此次谈话虽已
过去25年,但今天读来犹有
启迪,许多判断不啻是当今
现实的预言。
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
蔓延相关的一个重要议题是
生态,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
、人与其他物种的和谐共生
,理应成为我们反思疫情的
一个关键节点。“生态美学
与生态批评”专题下的3篇文
章,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
角,分别讨论了中华文化传
统中的“生生美学”、生态女
性主义命题,以及生态批评
家劳伦斯·布依尔
(Lawrence Buell)在中国
的“理论旅行”,这为疫情之
后的重建工作,提供了诸多
思维路径与理论支撑,极其
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导致
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很多变化
,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或区域隔离,到网络交流和
在家上班的盛行,等等。“
疾病的文化研究:社会·机
制·表征”专题聚焦于疫情流
行的公共卫生重大事件,探
求疾病现象背后复杂的文化
观念、话语博弈与权力纠葛
。5位作者分别讨论了融合
社会文化与疾病文化研究的
可行路径,英国国民医疗服
务体系在体制与文化之间的
关联性,埃博拉疫情事件中
美国政府的种族主义认知偏
见,中西医医疗话语在抗疫
现场的论争,以及张艺谋电
影中的疾病隐喻,内容丰富
,兼顾理论研讨与个案分析
,从不同疾病及其表征的角
度诠释了文化研究的多重意
义。
新冠肺炎的流行不仅是
一个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
个思想史事件。“重估全球
左派新冠话语”专题,集中
讨论了西方左派理论话语对
新冠肺炎流行这一事件的思
想史意义。分别对阿甘本、
巴特勒、埃斯波西托、韩炳
哲等人的新冠肺炎疫情评论
做了深入解析,由此批判性
地考察了西方左派对全球新
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危机的
理论回应,并对“后疫情时
代应当如何生活”加以思考
。
本辑《文化研究》照例
设置“其他来稿”栏目,文章
涉及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层
面,有从学科建设出发的讨
论,也有紧随社会文化变迁
,对诸多新现象、新问题的
深入研究与全面解读。这些
文章不仅体现了文化研究的
开放性与包容性,而且拓展
了文化研究的知识谱系。
文化研究与其说是一种
学术研究,不如更准确地说
是一种立场和姿态。与那些
重归传统的人文研究迥然异
趣,文化研究对当下的兴趣
和关注更为突出。从这个立
场来看,新冠肺炎的全球流
行绝不只是一个公共卫生现
象,还是一个需要从文化研
究角度加以考察的文化个案
。
周宪,男,生于江苏南京。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8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哲学硕士,1985),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1998)。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曾赴韩国崇实大学讲学(1994),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赴意大利作合作研究(2000),美国杜克大学访问教授(2006)。
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学、文艺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西方美学》、《审美是美学?》等。主编《现代性研究译丛》、《文化与传播译丛》(商务印书馆)等丛书。
特稿
信息炸弹:一次对谈
——与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的访谈 〔法〕保罗·维利里奥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著 尉光吉 译
专题一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
主持人语 程相占
新冠病毒与作为文化病理学的生生美学 程相占
深化与拓展:走向整体论的生态女性主义 刘丹丹 韦清琦
基于被引文献计量分析的中国劳伦斯·布依尔研究 刘略昌
专题二 疾病的文化研究:社会·机制·表征
主持人语 王晓路
知识社会学与疾病文化研究 王晓路
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与国家身份认同 刘岩
埃博拉叙事中的种族主义:以普雷斯顿的非虚构小说为例 齐佳敏
瘟疫现场的权力交织:从中西医论争到中西医结合 张树剑
张艺谋电影中“疾病身体”的隐喻 金明
专题三 重估全球左派新冠话语
主持人语 陆兴华 张生
作为常态的永久例外——对阿甘本新冠论的解读与批评 朱麟钦
平等的新世界——巴特勒新冠论探 宋政超
平衡与类比——对埃斯波西托新冠肺炎疫情评论的解读 樊熙奇
全球逃窜的病毒与富豪——巴迪欧论新冠肺炎疫情及解读 张璐
儒家“服从”和摄像头真的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拯救了中国及东亚吗? 张生
左派新冠话语须补什么课——兼论生命的本地性、地质性和偶然性 陆兴华
其他来稿
重审文化研究——问题的表征、博弈及其未来的可能 颜桂堤
作为学科的文化研究——从陶水平《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一书说开去 肖明华
“弱者胜”——论赛博空间的一种权力逻辑 庞弘
桌面电影的跨媒介性及其黑暗启示——以《网络谜踪》为例 刘勇
论符号修辞学的出场及其两个基本方向 刘利刚
探寻华夏文化之根——周公历史记忆的媒介生成路径考 张丹 谢清果
文化创意时代工业遗产的三副面孔 史修永 何田田
视觉审美的道德力量——罗斯金的艺术观念摭谈 石琪琪 杜安
现代主义绘画的多视点平面与物性空间的凸显 刘海明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