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公共课教材,以“为教师职业活动提供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为学生现实生活提供心理指导”为目标,内容分为九章,涉及对心理学的基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人格动力系统、人格特征、儿童心理发展、学习心理、品德心理、心理健康等与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容,覆盖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中的心理学类知识点,力求使读者真正形成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实用的知识背景。
为方便广大读者使用,该书用二维码关联了数字资源,既方便教师教学,也方便学生学习、备考。《心理学基础》可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心理学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通识课教材,还可作为社会大众的心理学读物。
“心理学”是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心理学基础知识属于师范生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类知识,因而通常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内容。正因为如此,编写一本学生容易学、教师容易教的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也是我们编者所追求的目标和应尽的责任。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教育现代化和智慧教育思潮对当前教育教学的挑战,满足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改革的需求,就必须在教材内容本身和呈现方式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为此,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在内容设计、体例设计、内容呈现等方面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考量,希望能够将教育改革的思想与我们几十年的心理学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一起融入本书,使得本书能够成为既有利于学生学,又有利于教师教,还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的好帮手。
通过我们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本书终于可以如愿地和大家见面了。与其他心理学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首先,在内容设计上,本书不仅考虑到“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而且适当兼顾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对心理学内容的要求,因而内容涉及面较广。具体来说,本书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第一章至第五章)、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和第八章)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九章)几大模块,基本覆盖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与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所规定的内容(学习心理、发展心理、心理辅导)基本对应。
其次,在体例设计上,除了常规的学习目标、正文内容和思考题外,本书增加的“知识扩展…‘推荐阅读”栏目,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尤其是“知识扩展”栏目,内容包括著名心理学家介绍,心理学经典实验,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新进展,对心理学核心概念的思考与辨别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再次,在内容呈现上,除了文本外,本书还用二维码关联了“知识扩展”“微课”“考试真题”等内容,满足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要求。
最后,为了帮助需要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的学生更好地复习、应考,本书增加了“考纲链接:‘教育知识与能力…和“考试真题”栏目,以增强复习、应考的针对性。
由此可见,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利用它为自己服务。为了帮助同学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建议同学们在上课前先进行预习。预习时可以通过“学习目标”对全章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形成知识框架,然后带着探索性的问题学习正文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新的内容,对于重要的、难懂的内容做一些标记。在学完一节(而不是整章)内容后,进行一次梳理和概括,并进行有意记忆,然后再继续学习下一节的内容。对于内容比较多的章(如第二章、第七章等),可以分几次学习。学完一章后,尝试解决章后的“思考题”和“考试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对于那些不会做的或不懂的内容,要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并尝试解答,或向教师提问,寻求帮助。在课后复习时,可以扫描二维码、阅读推荐书目,了解扩展知识内容。复习应考的同学可以按照“了解考纲要求—带着问题阅读一尝试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复习。真诚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同学们学习、应考、实习、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本书是由阜阳师范大学的汪明教授、淮北师范大学的赵小云教授和我一起合作精心打造的,其中,汪明教授负责第二、三章文字的编写和微课制作,赵小云教授负责第四、五、九章的文字编写和微课制作,第一、六、七、八章由我负责文字的编写和微课制作。全书由我负责统稿和校稿。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给予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和教师教育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容编辑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致谢!
第一章 对心理学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第二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过程与方法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第三节 注意
第四节 记忆
第五节 思维
第六节 表象与想象
第三章 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第一节 情绪情感过程
第二节 意志过程
第四章 人格动力系统:
第一节 人格及人格动力系统
第二节 需要
第三节 动机
第五章 人格特征
第一节 智力与创造力
第二节 气质
第三节 性格
第六章 儿童心理发展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节 儿童人格发展理论
第七章 学习心理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第二节 学习理论
第三节 学习策略
第四节 学习迁移
第八章 品德心理
第一节 品德概述
第二节 儿童品德发展理论
第三节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四节 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与矫正
第九章 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 心理健康的维护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