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场以反思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及由其引发的群众抵抗运动为内容,以寻求资本主义替代者为目标,以共产主义为主题的“新共产主义”逐步形成。“新共产主义”作为激进左翼的政治哲学,标志着共产主义观念的回归。国内外学者把“回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复兴”作为核心主张的左翼理论家们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讨论和争论称为“新共产主义”。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新共产主义”的核心思想。“新共产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他们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为依据,阐述了共产主义的潜在轮廓。“新共产主义”还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诸如当代资本主义是“债务资本主义”、“租金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等等。这些论述对人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具有借鉴意义。虽然他们提出的关于共产主义的方案总体上来讲并不科学,但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书稿通过对“新共产主义”的研究,全面系统地把握“新共产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回归,弄清其本质,批判借鉴其合理内容,积极反思后资本主义的社会替代形式,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书稿作为理论研究,弄清楚“新共产主义”的本质,可以为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清理论上的是非,增强其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意识。
2008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危机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折射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表明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经破产,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反资本主义的群众运动。与此同时,民众被程序化地排斥于经济活动和政治参与之外,抵制、反抗和寻求解放的意识增强。问题是,反资本主义的群众斗争往何处去?资本主义还有没有前途?在此背景之下,共产主义观念以其自身具有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重新激发了当代左翼知识分子的热情,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同时也积极寻找替代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式,共产主义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在齐泽克的倡导下,左翼激进知识分子多次集会,持续讨论共产主义观念。到目前为止,规模较大的国际讨论会先后在英国、德国、美国、韩国召开了四次,除此之外,还有几次相关主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会议前后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不仅如此,关于共产主义观念的讨论一直在持续。
这样,一场以反思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及由其引发的群众抵抗运动为内容,以寻求资本主义的替代者为目标,以共产主义为主题,以巴迪欧和齐泽克为旗手的“新共产主义”逐步形成。“新共产主义”的理论诉求,一是为资本主义寻求替代者,二是为共产主义“正名”。“新共产主义”作为激进左翼的政治哲学,标志着共产主义观念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回归。国内外学者把以齐泽克和巴迪欧为代表的,将“回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复兴”作为核心主张的左翼理论家们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讨论和争论称为“新共产主义”。
关于共产主义是什么,一部分学者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战略性的假设,其中有人认为共产主义假设是一种哲学假设,有人认为共产主义假设是一种政治假设,应该致力于哲学和政治的分离,让政治返回到政治本身。一部分学者认为,共产主义是具有现实性的批判性观念,是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运动,应在理论与现实间思考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把反对资本主义和替代资本主义合二为一,即共产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的简单否定,也不仅仅是给社会运动提供政治愿景,而是要对资本主义进行历史性变革。共产主义现实性与共产主义观念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共产主义观念内在地包含了现实性的可能性和潜在性,现实性体现了共产主义观念的力量。而另一部分学者更注重对共产主义实践性的思考,提出共产主义视域的观点,指出共产主义视域是定位方向和道路的分界线,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分的政治标志,是理论见之于实践的解放运动。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新共产主义”的核心思想。“新共产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他们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为依据,阐述了共产主义的潜在轮廓。“新共产主义”还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诸如当代资本主义是“债务资本主义”“租金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等的观点。这些论述对人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共产主义的实践主体,是一个依靠什么人来实现共产主义的问题。巴迪欧强调,要在将个体纳入主体的动态过程中来理解共产主义的主体;弗兰克·鲁达认为,主体必须有集体事业的观念,即必须有共产主义观念;洛瓦特则认为,主体必须有革命性,即作为革命主体进行共产主义实践。“新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提出了诸如“我们是99%”“工薪资产阶级”“尿溺”“非全”以及“平民”的概念,将其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主体力量。与此同时,伴随着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群众的组织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政党问题则不可避免地再次被提起。左翼理论家们认为政党是忠于事件的灵活组织,是激进共产主义的主体性组织,也是团结而激进的国际组织。
关于人类社会的未来,“新共产主义”者纷纷将目光投向共产主义,并将其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者。那么共产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呢?即动力何在?他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答案:一是大众渴望的动力。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内在动力,主体的渴望和热情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然而,主体的渴望和热情往往是自发产生的,仅仅作为阶级意识的萌芽存在并生长。二是阶级意识的动力。实现共产主义,阶级意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人民群众整体的自我解放,首先需要唤醒群众的阶级意识,培养群众集体行动的能力。三是理论见之于实践的动力。共产主义的实现要依靠基于草根层次上的集体行动的力量。共产主义理论只有见诸实践,才有实现的可能。
“新共产主义”提出并阐释了一些重要观点,如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是“债务资本主义”“租金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等观点,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他们提出的“我们是99%”“工薪资产阶级”“尿溺”“非全”等关于共产主义实践主体的概念对我们具有启示作用。但他们的缺陷也很明显,如关于共产主义的现实性问题,只是强调要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思考共产主义,就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共产主义视域理论也让人感觉共产主义可望而不可即。因此,他们提出的关于共产主义的方案还不令人满意。但是,能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重提这一话题,本身意义就十分重大。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才是人类通向未来的现实之路。
谭桂娟,女,汉族,生于1976年11月,山西吉县人,法学博士,太原科技大学讲师。2002年9月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7月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来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工作,任教工支部组织委员。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哲学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3年9月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国外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当代西方左翼社会思潮方向研究。2017年12月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至今为止,在《新视野》《毛泽东思想研究》《学习与实践》《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科研项目3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6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研究”, 2018年太原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新共产主义’研究”,2006年太原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时代人类的存在方式”。参与省级以上科研和教学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方左翼学者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项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山西社会建设研究”,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社会建设的进程、成就与基本经验研究”,山西省教育厅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研究”,2013年山西省教育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我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2013年山西省规划办项目“山西农村基层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研究”。
导论
0.1选题背景与意义
0.1.1选题背景
0.1.2选题意义
0.2论题研究综述
0.2.1国内研究现状
0.2.2国外研究现状
0.3研究思路和方法
0.3.1研究思路
0.3.2研究方法
0.4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0.4.1研究难点
0.4.2创新之处
第1章“新共产主义”由来
1.1“新共产主义”兴起的背景
1.1.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1.1.2反资本主义的群众运动
1.1.3左翼代表人物对共产主义的长期关注
1.2“新共产主义”观念辨析
1.2.1共产主义观念
1.2.2“新共产主义”的理论诉求
1.2.3“新共产主义”之“新”
第2章“新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理念
2.1共产主义假设
2.1.1马克思主义的革新在于共产主义的战略性假设
2.1.2共产主义假设是一种政治假设
2.2共产主义现实性
2.2.1应在理论与现实间思考共产主义
2.2.2共产主义是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运动
2.3共产主义视域
2.3.1视域是定位方向和道路的界线
2.3.2视域是区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政治标志
第3章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3.1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揭露
3.1.1资本主义是虚假的世界
3.1.2用“创造性共同体”替代资本主义
3.2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批判
3.2.1新兴资本的内部矛盾
3.2.2资本主义的四个对立
3.2.3超越资本主义的平等、民主、自由和权利
3.2.4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
3.3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分析
3.3.1当代资本主义是“债务资本主义”
3.3.2当代资本主义是“租金资本主义”
3.3.3当代资本主义是“交往资本主义”
第4章对“新共产主义”实践主体的探寻
4.1对实践主体的理论探讨
4.1.1关于主体的批判性评论
4.1.2主体必须具有集体事业的观念
4.1.3主体必须具有革命性
4.2新阶级理论
4.2.1“我们是99%”与“工薪资产阶级”
4.2.2“尿溺”与“非全”
4.2.3“平民”
4.3政党
4.3.1政党是激进共产主义的主体性组织
4.3.2政党是团结而激进的国际组织
第5章对“新共产主义”实现动力的探索
5.1大众渴望的动力
5.1.1对渴望(desire)的探讨
5.1.2共产主义者渴望什么
5.1.3主体的热情
5.1.4直接实现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愿望
5.2阶级意识的动力
5.2.1基于集体行动力量的群众自我解放
5.2.2阶级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教育过程
5.2.3外国移民与共产主义
5.3理论见之于实践的动力
5.3.1理论如何见之于实践
5.3.2共产主义与现存事物
5.3.3防御性暴力与非-军队纪律
5.3.4阶级与阶级斗争
5.3.5共产主义与国家消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