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旅游,让我们的“心”尝鲜。那是在地球之类的星球上,发现、体验、观赏健康美妙的事物、场景、风光。
为何旅游能满足人们喜新爱鲜的需求呢?
地球是圆的。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地面不是平的吗?这是一种视觉错觉,因为肉眼能见的距离很有限。当你看远处的物体时觉得它很小,其实它的体积并没改变。如果你能看到无限远,你会发现地球作为球形确实是圆的;站在高处瞭望大洋与天空的连接线是带弧形的。人朝一个方向前行能环绕地球一周,能见识各种稀有的事物,这让人感到光彩鲜明。
地球是斜的。
地球公转自西向东,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被称为黄道面。地球又绕地轴自转,并呈倾斜状态,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轨道公转的形状是椭圆形,地轴与黄道面始终保持约66.5°的倾斜角,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于是,地球上有了黑夜、白天,有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风景丰富多样,走走看看,这让人感到新奇鲜美。
地球是联的。
山山水水即使看上去被隔断、分离,但都在地球上,其实是连接在一起的。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尽管种族不同、性别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但既然人类居住在同一地球村,就必然有相同、相通的人性,都有对新鲜美好事物的向往。其实脱离了“动物界”的人都走动交往、交友、交流。而互联网时代虚拟网络和真实世界连通连接,拓宽了空间,远在“天边”的可以近在“眼前”,这让人感到生机鲜活。
何况,地球之外还有“地球”。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周济林告诉我们:人类不断在寻找宜居的太阳系外的行星,因为人类不可能永远居住在这一个地球上。国外和我们中国都有自己的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项目,并有进展。这“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旅游会有意料不到的新空间,可谓人类文明的进步、文明的可贵、文明的魅力,当然也会更让人感到惊叹鲜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样的背景下,和而不同、交流互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人们通过旅游,能更真切地体认不同文明中别样的生活方式,“鲜”量无限。因为“陌生化”能激发“尝鲜”欲,在异国、异处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语言习俗、气候生态等,就易形成一种多元和宽容的价值观念。即使是陌生人,只要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就可以避免偏狭和固执,人心就会在姹紫嫣红的多样化文明滋养中自然开朗。
全书收录了本人多年来撰写的41篇国外游记,粗疏地分为风貌勾勒、片断扫描、镜头聚焦、人性展示四部分。部分篇章曾发表,本书收录时作了一定的修改。风貌勾勒部分是简洁地反映所访所游地的概况、特色;片断扫描部分是对行程中相对独立的事件的叙述;镜头聚焦部分是对某个特定国家标志性景区的描绘;人情展示部分是凸显不同国籍、不同文明的既有个性也有共性的人。
不尝不知道,品尝味更妙。本书力图言之有物地表达走出国门让心尝鲜的体验,让心眼明、让心胸广、让心花开,以便与众多朋友交流,以调节闲情逸志、修身养心、提升品位,为文明互鉴贡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