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明确了化学学科的主要德育内容,分类研究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该书主要通过案例从很多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比如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化学史、化工生产中的现代化先进成果、绿色化学、小组合作和分组实验等等,这些都能为学生搭建学习的阶梯,激发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体验,强化情感浸润、精神引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章化学教育与德育
第一节教育与化学教育
第二节学校德育的目标要求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化学教育中的学科德育与实施途径
第二章化学教学内容的能
第一节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与德育
第二节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与德育
第三节具体物质知识教学与德育
第四节化学实验教学与德育
第五节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德育
第三章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案例
必修化学
1.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与氯气性质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3.探秘膨松剂——“碳酸氢钠性质”复r/>4.物质的分类
5.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6.科学补碘海报制作——“氧化还原反应”复r/>7.探秘84消毒液——基于项目活动的“氧化还原反应”复r/>8.基于硫酸工业项目的“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探究
9.从大气到田间——找寻氮肥
10.氮的循环
¨.铝
1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3.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以氯气的制备为例
14.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
化学反应原理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2.弱电解质的电离
3.沉淀溶衡
4.实验室重金属废弃物的毒性探究及污染处理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复r/>有机化学基础
1.重走“探苯”之路
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
4.苯酚
5.乙醛
6.羧酸的衍生物——酯
参考文献
第一章化学教育与德育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党的报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的和归宿。立德树人对于我国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中教育更应注意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落实。高中化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对学行德育的重要阵地,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与化学教育 一、教育的本质特征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教育定义的发展 在我国,“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在我国成为常用词汇是1 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 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地创办和推广了新式学堂。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于1 905年末废除了科举制,颁布了新学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式学堂。地方科举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流。
在我国,自古以来学界就很重视对教育及其作用的研究。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看作立国的三大要素。《礼记·大学》则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认为“教育是要立人”,指出儿童的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图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认为:“教育是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均发达的。”我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图卜2)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