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是“卓越教师教育精品丛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系列”中的一本,是为适应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培养高素质的化学教师而编写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课程教材。全书由八章构成,包括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概述、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中学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析、化学课程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应用案例、化学教材分析实践与说课。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进修和教学的参考资料。此外,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还可供新课程改革培训之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王后雄主编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从化学课程的设计与化学教材编制的一般原理切入,探讨和研究了中外课程论思想在化学课程开发实践中运用及演变的规律与趋向,阐释我国化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理念、编排特点和呈现方式,简介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标准、活动探究要求及实施建议,系统介绍了化学教材分析的方法和说课基本要素,通过案例说明化学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思路、内容体系及特点,揭示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学会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组织,通过对化学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成功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从使用者易学易用的角度出发,注重原理与实例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概述 1
1.1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的基本含义 1
1.2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 6
第2章 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11
2.1 国际化学课程改革及其发展 11
2.2 国内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 14
2.3 国内化学课程改革及发展 16
第3章 中学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 20
3.1 中学化学课程的含义及类型 20
3.2 中学化学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24
3.3 中学化学课程的结构模式 26
第4章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30
4.1 化学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30
4.2 化学课程标准结构要素分析 32
4.3 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42
4.4 化学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49
4.5 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例析 67
第5章 化学课程教材的设计与编写 74
5.1 化学新课程教材设计的基础 74
5.2 化学新课程教材编写的模式 81
5.3 化学新课程教材栏目的设汁 89
5.4 义务教育化学教材的编写特点 101
5.5 普通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特点 ll1
5.6 国外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特点 l36
第6章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l56
6.1 化学教师教材分析的发展与功能 l56
6.2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 l59
6.3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及模式 163
6.4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内容要素 l67
6.5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l90
6.6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案例研究 l99
第7章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应用案例 206
7.1 义务教育课程化学教材分析示例 206
7.2 高中必修模块化学教材分析示例 214
7.3 高中选修模块化学教材分析示例 220
7.4 发达国家及地区化学教材分析示例 262
第8章 化学教材分析实践与说课 278
8.1 化学说课的含义及其类型 278
8.2 化学说课内容的基本要素 282
8.3 化学说课的基本技能要求 290
8.4 化学说课典型案例及评价 299
1.了解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的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2.研讨并分析课程的定义,初步了解课程标准的一般结构;3.了解教材、教科书的含义,初步理解教材分析的基本含义;4.了解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1.1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的基本含义
1.1.1 化学课程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含义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是课程论与化学学科的结合,是课程论在化学教育学中的具体体现。任何教育过程都会涉及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或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类“教什么”的问题就是课程论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正是从课程论的角度审视中学化学教育,涉及中学化学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教材分析等一系列问题。
课程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但内涵又极其复杂和多样化的教育学概念。例如,在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二卷)?中,对课程的定义有近十种。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对课程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莫衷一是。事实上,这些对课程定义的差异性认识,反映了定义者的某种哲学假设和基本主张,暗含着其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取向。也正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学术争鸣,才促进了课程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有学者通过梳理各类课程定义后发现,当前界定课程本质的视角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五种。①
(1)从形式逻辑界定课程的视角。以形式逻辑的视角界定课程概念,就是要明确课程概念的种差与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所有种概念独有的属性,即与其他属概念的本质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与种概念最接近的上位概念。
①但武刚.课程概念界定的五种视角评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