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民工群体已存在四十余年,且数量持续增加。这就是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化过程,即在一定历史时期中以打工生活方式为显著特征的农民工群体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占据比较稳定的比例的过程和现象。本书考察了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农民工群体长期存在的宏观制度基础和微观心理机制,并揭示农民工群体发展过程对我国发展道路的启示。本书对进一步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解决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政策意义。
徐法寅,美国肯塔基大学社会学专业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发展社会学。
第一章我国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化
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化
研究问题和写作结构
第二章农民工群体结构化的劳动体制分析框架
移民范式
城市化范式
阶级形成范式
劳动体制范式
农民工群体结构化的劳动体制分析
研究方法
第三章农民工的打工动机
关于农民工打工动机的争论
迁移理论及其对迁移动机的理解
农民工打工动机的分层结构
城市定居:目的还是手段
作为家庭策略的迁移:家庭的意义
打工过程中打工动机的变化
总结:打工动机的类型和变化及其因果分析
第四章农民工的生活态度
关于农民工态度的现有研究
农民工的动机与态度
打工的替代方案与打工生活态度
农民工对打工生活方式态度的变化
总结
第五章生存状态和动机态度
结构制度分析和动机态度分析的不足
生活方式理论
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生存状态与动机态度的“同构性”和“互构过程”
总结:农民工群体长期存在和不断扩大的微观基础
第六章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和外出打工动力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动机态度
总结: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与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化
第七章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控制
户籍制度的性质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群体的产生
人口流动的常态化
总结
第八章居民地位分化和身份认同
“不完全迁移”和居民地位分化
户籍制度改革和居民地位分化
从居民地位到公民实践
居民地位分化和公民实践
总结
第九章城市非正规就业和市场文化
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及其城市生存状态
非正规就业的本质:非正规性探源
客观背景:国家与市场
主观基础:作为意识形态的“市场文化”和居民地位的商品化
第十章农民工群体与我国的实践性发展
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化及其劳动体制
我国的“实践性发展”: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化的启示
我国“实践性发展”中的农民工群体
总结:农民工群体的未来和国家政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