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之大,惟铜与盐。”盐在云南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书选取云南重要的盐产区之一白盐井(今为石羊古镇)为田野点,以“盐”为切入点,加入历时的维度,回溯了其城镇化的历时表达,即“因盐而兴”的城镇化、“因盐而衰”的城镇化和“因盐复兴”的城镇化。并分析抽离出影响石羊古镇城镇化的关键因素:资源、市场、人的流动、国家角色,这些要素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各个阶段互相作用。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探索中国本土语境下的城镇化表述。
《咸的历程:明清以来云南石羊古镇城镇化研究》试图讲清楚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地处西南一隅的石羊古镇,其城镇化在时间的洗练中是如何蜕变的。
盐之咸作为人类天性中非常普遍的味觉体验,且是不可或缺的体验,在当地城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盐在城镇化的不同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资源优势,呈现阶段式的资源优势特征,当地盐业资源的变迁史也就是一部石羊古镇的城镇化历程史。“咸的历程”由此展开……
博士后制度在我国落地生根已逾30年,已经成为国家人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30多年来,博士后制度对推动我国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自1986年1月开始招收第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起,截至目前,国家已累计招收14万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出站的博士后大多成为各领域的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这其中,已有50余位博士后当选两院院士;众多博士后入选各类人才计划,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年入选率达34.3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率平均达21.04%,教育部“长江学者”入选率平均达10%左右。
2015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各设站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博士后事业科学发展。这为我国博士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在内的所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央直属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工作领域处于领军地位。为充分调动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创新积极性,展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优秀成果,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整体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联合推出了《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择优出版博士后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库》已经成为集中、系统、全面反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优秀成果的高端学术平台,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
下一步,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工作,做好《文库》工作,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锐意创新、发奋进取。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李陶红,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关注民族与区域文化、生态人类学、物质文化的研究。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The Anthropologist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著作有Urbanization of Rural China(《中国农村的都市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博士后研究基金两项。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田野点概况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问题意识与核心概念
第五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第六节 研究优势与困难
第二章 盐业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盐业生产的传说与信仰
第二节 盐业生产与分工
第三节 盐业生产组织
第四节 官民互动的城镇建设
第五节 文学创作中的盐业社会
第三章 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盐业贸易与盐销售圈
第二节 盐业生产资料市场
第三节 其他市场
第四节 从经济中心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第四章 移民社会与城镇文化
第一节 白盐井人口与移民
第二节 城镇文化的移民性
第五章 因盐而衰的城镇化
第一节 盐业市场的隐退
第二节 “移卤就煤”的未完成与盐厂时代的挣扎
第三节 “水淌石羊”:石羊的苦难记忆
第四节 “以卤代耕”到多元生计
第五节 人口与人的流动
第六章 因盐而衰的城镇化阻碍
第一节 资源的“诅咒”
第二节 行政力量:动力到阻碍
第三节 天灾人祸的制约
第七章 因盐复兴的石羊古镇
第一节 从“石羊镇”到“石羊古镇”
第二节 旅游与文化的资本化
第三节 人的流动与人的城镇化
第四节 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城镇化
第八章 结论:石羊古镇的城镇化
第一节 资源:城镇化的先天赋予
第二节 市场:城镇化的关键
第三节 人的流动:城镇化的活力与个性
第四节 国家在城镇化中的角色
第五节 “文化”的城镇化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