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以中国现代历史文化变迁为背景,通过对矛盾、郭沫若、戴望苏等代表性作家作品及其文艺思想的阐释,较为具体细致地考察了中国作家受外来影响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品格与成就,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中国文坛上的消长起伏。作者在开拓与深化该研究领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这一领域的一些成熟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外来影响的“进入”与“消化”,对中国现代文化、文学的建设性意义和历史评价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全书行文流水,论述精到,可读性强,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选择
早期思想与欧洲近代文艺思潮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与苏联文学的影响
新浪漫主义的引进与再认识
中国现代历史的恢宏画卷
“真实”的品格
纵向考察:编年史的方式
横向考察:从都市照见全社会
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
试论戴望舒诗歌的外来影响与独创性
戴望舒著译年表
史诗的品格——解放区文学的美学个性
郭沫若史剧漫论
丽尼:从“黄昏”到“白夜”
关于西方现代派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的历史评价
文边徜徉
为了警醒“沉默的国民的魂灵”——鲁迅的《药》赏析
对于人间爱的热情呼唤——冰心小说《超人》赏析
“五四”时期的“父与子”的冲突——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赏析
对于打破“栅栏”的渴望——王统照《一栏之隔》赏析
真实的写照、无情的揭露——读《一篇宣言》
叛逆者痛苦灵魂的绝叫——读《莎菲女士的日记》
大时代的“一片面一碎角”——读《一九三。年春上海》(一)、(二)
大时代的有力速写——读《水》
在“新的世界”里的收获——读《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流浪的知识者的写照——读《流浪》
爱与恨的倾斜——评《草浪》
风土恋歌——《风土篇》选编后记
以山水写社会人生——《山水篇》选编后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