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 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等专业用)》共十五章,前五章主要介绍了临床流行病学的概述,包括学科特征、设计、测量和评价的核心内容,临床科研设计基本程序和设计原则,常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偏倚的种类与控制。第六章至第九章重点讲解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4种设计类型,结合临床案例介绍不同研究内容的科研设计方法和证据评价的原则。第十章至第十三章简要介绍了真实世界研究、临床经济学分析与评价、临床决策分析与评价、循证思维在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应用等学科发展较快的内容;最后两章结合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实际需要,介绍了临床科研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和临床科研论文的撰写等内容,培养临床医学生科研设计能力、中英文论文撰写与评阅能力,力求为读者的科学研究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总之,本教材力求从临床医学教育“5+3”培养模式出发,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对知识的需求,并从案例入手,较全面地介绍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临床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方法学学科,应用非常广泛。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流行病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工作中。临床流行病学的问世,推动了医学研究的深入、医疗水平的提高,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当代信息的广泛交流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医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临床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临床流行病学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临床科研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学习、掌握和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培养和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是按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和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5+3”培养模式的要求,在总结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同时,参考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教材着重突出临床流行病学作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和方法学学科,中心思想是力求将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穿于临床医学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这条主线中。
全书共十五章,前五章主要介绍了临床流行病学的概述,包括学科特征、设计、测量和评价的核心内容,临床科研设计基本程序和设计原则,常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偏倚的种类与控制。第六章至第九章重点讲解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4种设计类型,结合临床案例介绍不同研究内容的科研设计方法和证据评价的原则。第十章至第十三章简要介绍了真实世界研究、临床经济学分析与评价、临床决策分析与评价、循证思维在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应用等学科发展较快的内容;最后两章结合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实际需要,介绍了临床科研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和临床科研论文的撰写等内容,培养临床医学生科研设计能力、中英文论文撰写与评阅能力,力求为读者的科学研究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总之,本教材力求从临床医学教育“5+3”培养模式出发,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对知识的需求,并从案例人手,较全面地介绍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临床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临床科研对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需求,本教材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十章真实世界研究和第十三章循证思维在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应用;补充完善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的卫生经济学相关内容;在第六章至第九章增加了研究实例分析和评价原则;在第十五章完善论文撰写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了4种常见医学论文的报告规范;为临床医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和素质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接下来学习循证医学等相关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科学性及实用性较强,并且紧跟学科前沿水平,符合医学教育具备前瞻性的原则。本教材主要服务对象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本科生和后期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重点教授临床流行病学科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临床科研的基本能力和对医学文献的分析评价能力。对于临床医师从事临床科研及循证医学的继续教育,本教材也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参考书和工具书。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全体编委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缜密的科学思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为感动,付梓之时,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