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妙峰山之闻名,也是在于山顶的老娘娘有名。数百年来,以碧霞元君信仰为核心的妙峰山庙会不仅是京畿一带乃至华北地区民众的信仰中心,也是近百年来中国民俗学的圣地,自顾颉刚先生起,前后几代中国民俗学者都把这里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起点,其地位不可小觑。
“缘分”都是在偶然间结成的,我与妙峰山结缘也是如此。2012年暮春,因为参与了一项有关宗教非遗的课题,正在筛选合适的考察项目,偶然间获知京西妙峰山庙会即将开幕,于是就趁着五一假期,约着同伴一起欣欣然上山了,颇有点“借佛游春”的意味,事先也并未做太多准备。那时想当然地以为这里的庙会和别处应该差别不大,迎神赛会全国各地都很常见,这里的情形也大抵如此吧。可是,到了山顶,我才见识到原来庙会进香有这么多规矩,并初次了解到百年前妙峰山古香道竟然如此繁华,居然还有那么多茶棚、香会专门为进香者提供各种周到的义务服务,甚至还基于“朝顶进香”活动营造出一个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的“进香社会”!惊讶之状不亚于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在山上,我们还遇到了一位极其虔诚的老奶奶——德清鲜花圣会的会首陈德清,当时她已是84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仍然精神矍铄地为碧霞元君坐棚守驾。陈奶奶原本为丰台花乡的花农,她自孩童时就跟着家中长辈朝顶进香。20世纪90年代,妙峰山庙会恢复以后,她每年都要上山进香。那时卖掉一盆鲜花仅赚几分钱,但她们四姐妹却靠着卖花为妙峰山捐献香火钱数万元,而且还成立了以她为会首的德清鲜花圣会,每次庙会,她都在女儿、女婿的守护下,在山顶为老娘娘守驾半个月。那一年,我们和老奶奶聊得特别开心,她还邀请我们共进午餐。
自山上归来,我就遍查一切与妙峰山庙会相关的资料,并写了一篇约两万字的调查报告。但是总觉得不够深入,妙峰山一直是我放不下的心结。我想再深入探究一下,山顶的老娘娘究竟有何魅力,使得400年来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黎民百姓都自甘放下身段,翻山越岭、费力贴钱来为她“当差”!于是我又一次次上山来,只为了却这个心结。今年庙会期间,我在山顶又碰到了在这里坐棚守驾的陈德清老奶奶和她的德清鲜花圣会茶棚,年逾九旬的陈奶奶神志已不大清醒,她表情木讷地坐在轮椅上守在自家茶棚前,不时有前来进香的香会会首到她面前打招呼,但她都毫无回应,有打知的也都是身旁的女儿代为回礼。外面的世界于她已成陌生,但她对碧霞元君的虔诚信仰却丝毫未变!那一刻起,我明白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
伴随着新世纪的开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在各级□□□门的共同努为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并已发展为比较健全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和传承人保护制度。在进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已公布了三批共12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了三批共148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市、自治区也公布了省级保护名录项目856;6项,代表性传承人9564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从十多年前单个的项目性保护,走上了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保护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普遍认知和理解,人们越来越珍视优秀传统文化,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程度、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全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围绕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现在,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方法和方针、原则逐步完善和确立。在总结保护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恒定性和活态流变性的基本衍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既不是使它凝固不变,也不是人为地使之突变,而是要让它按照自身的规律去自然衍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遵循其本体规律。近些年来,我们提出的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多种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实施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在保护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准确认识、总结和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确立了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确立了保护工作的原则:“□□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保护方针和原则的确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是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机构队伍基本建立。截至2011年,不包括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仅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14.3876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转移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增长至6.2298亿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成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6个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和队伍基本建立。
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近十年来,北京和全国各地陆续举办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及保护成果展,对于社会公众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意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两三年来,主要的展演活动如2009年□□□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0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2011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2012年年初□□□等部门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等都引起轰动,增强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章 庙会及其发展
□□节 庙会的产生
第二节 非遗保护政策下的庙会发展
第三节 北京地区的庙会发展
第二章 女神信仰与碧霞元君信仰流变
□□节 女神信仰及其位格变化
第二节 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历史流变
第三节 女神的民间化
第三章 北京地区的碧霞元君信仰及“三山五顶”
□□节 北京地区的碧霞元君信仰
第二节 五顶娘娘庙
第三节 天泰山慈善寺与丫髻山碧霞元君祠
第四章 “金顶”妙蜂山
□□节 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妙峰山“金顶”的来历
第三节 妙峰山庙会兴盛的缘起
第四节 妙峰山庙会的当下状况
第五章 妙蜂山殿宇的空间布局
□□节 妙峰山的庙宇布置与众神安置
第二节 因神设教
第六章 妙峰山的香客与香道
□□节 妙峰山的香客
第二节 妙峰山香道
第七章 妙峰山的香会
□□节 香会的由来
第二节 文会(善会)
第三节 武会
第四节 香会规矩
第五节 历史与现实的流变
第八章 民俗学及非遗框架下对妙峰山庙会的研究
□□节 20世纪上半叶对妙峰山的民俗学考察
第二节 新时期民俗学复兴背景下对妙峰山庙会的研究
第三节 非遗保护语境下对妙峰山庙会的研究与解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