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保护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蓝印花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全面梳理了南通蓝印花布所植根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文化空间,对手工印染的工具材料、制作流程、工艺特征、应用方式、图案特点、民俗内涵、故事传说以及各技艺间承上启下的传承脉络进行系统的记录和深入的分析,并恢复其原有的工艺以达到抢救保护、实践、传承的目的,多角度立体式的呈现南通传统蓝印花布技艺。
伴随着新世纪的开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首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并已发展为比较健全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和传承人保护制度。在进行全国菲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国务院已公布了三批共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公布了三批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市、自治区也公布了省级保护名录项目8566项,代表性传承人9564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从十多年前的单个的项目性保护,走上了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阶段。菲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保护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普遍认知和理解,人们越来越珍视优秀传统文化,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程度、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全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围绕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现在,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方法和方针、原则逐步完善和确立。在总结保护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恒定性和活态流变性的基本衍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既不是使它凝固不变,也不是人为地使之突变,而是要让它按照自身的规律去自然衍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遵循其本体规律。近些年来,我们提出的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多种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实施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在保护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准确认识、总结和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确立了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确立了保护工作的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保护方针和原则的确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是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机构队伍基本建立。截至2011年,不包括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仅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14.3876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转移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增长至6.2298亿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成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6个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和队伍基本建立。
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近十年来,北京和全国各地陆续举办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及保护成果展,对于社会公众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意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两三年来,主要的展演活动如2009年文化部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0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2011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2012年初文化部等部门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等都引起轰动,增强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第一章 蓝印花布历史沿革
第一节 蓝印花布名词考
第二节 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蓝印花布的主要流传地域
第四节 蓝印花布的发展与兴衰
第五节 明代出土的蓝印花布
第二章 南通蓝印花布地域文化
第一节 南通蓝印花布产生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第二节 南通纺织印染业的发展
第三节 南通蓝印花布行业的发展
第四节 南通各地域蓝印花布
第三章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文化
第一节 蓝印花布的制作工具与材料
第二节 裱纸、设计或替版
第三节 刻版、上桐油
第四节 刮浆
第五节 染色
第六节 刮灰、晾晒
第七节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价值与核心技艺
第八节 蓝印花布相关工艺的民间传说
第四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分类及应用
第一节 蓝印花布应用分类
第二节 南通蓝印花布与民间信仰
第五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艺术
第一节 龙风纹
第二节 瑞兽纹
第三节 植物纹
第四节 吉祥果品纹
第五节 鱼纹
第六节 飞禽、蝶纹
第七节 人物纹
第六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第一节 蓝印花布传承现状
第二节 南通蓝印花布传承人
第三节 南通蓝印花布传承之路的成功案例分析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第五节 蓝印花布传承中的工匠精神
第六节 南通蓝印花布的保护与发展思考
附录 南通蓝印花布年记(20世纪50年代至今)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