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大道与优游
《大道与优游》从悟道的角度演绎了庄子三十三篇著作。庄子是心灵的塑造大师,他的文学作品“穷而后工”。“穷”是人生的契机,“工”则通过作品中对生命的至深体认,用生命最终的真实来支撑和说服自己。重读庄子,清点传统文明,寻根民族文化,感悟人生价值。
前言
一 写这本小册子要干什么? 为什么“再看庄子”?看了两千多年了,直看到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义和拳那么念咒都没管用,还没看够么? “神奇产生于腐朽!”这是把“化腐朽为神奇”这句话反过来说,我想这也应该成立吧。化腐朽为神奇这种事,并不是圣人神人才能做到的,而是人人都能做得到、中国人外国人都能做得到。 凭什么让我们去化腐朽为神奇呢? 自19世纪初,西方文明主宰了世界文明的潮流。但在这二百余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了、富强了,但精神文明呢?战争频繁且惨烈、人与人关系疏远、自然环境恶化、无数物种灭绝……这一切都无言地说明:西方文明、工业文明不是万能的,它偏执而短见,少人性且少人情味;它只知竞争又心胸狭隘,它异化人们的心灵,它放纵人欲而不讲良心道德…… 当一个理想或设想没有实现,失去了人们对它所预期的光明前景时,人们并不是马上就能设计出另一个理想或设想,而是先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这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前进的必然。因为我们只能从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里面找一条可能冲破束缚的路,我们不能指望着有一个上帝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也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未知上。 于是全世界的人文大家都在反思——当工业革命来临时,我们是不是打倒的东西太多了?很多古代的文明是不是被我们无知幼稚地轻视而抛弃了?于是历史又给人类上了一课,来了个活生生的螺旋上升,使我们重拾农业经济时期的文明。 当然,这个文明是于高层次的再现,也可以说是腐朽所获得的神奇的新生。 咱中国话叫——凤凰涅槃。 当重人性、重人本、重道德被人们重新提出来时,就不由得不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也让人想起中国的春秋战国。依我看,如今的世界更像中国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那时的中国人认为全世界就这么大,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及数不清的芝麻绿豆小国,再剩下的就是不值得一提的西戎、北狄、东夷、南蛮了。人们的思想与地域相对应后,便产生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秦帝国的大一统文明。 工业革命的18世纪中下叶,人们认为世界是无限大的,资源是无限多的……与无限地域观相对应,于西方文明中滋生出殖民与掠夺的观念:不抢白不抢、不夺白不夺;你不抢人家抢,你不夺人家夺。随着达尔文“进化论”的问世,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诞生了。这种理论表面上科学得很,用在解释自然科学时也正确得很,但用它来解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时,却错了。因为生物物种在进化时,是要有非人性的暴力因素的,而人类社会的市场竞争、科举制度、学术争论等却不能有暴力,需要的是公平竞争;人与人的交往不能有暴力,需要的是自由与感情。 如今,人们再一次进入了一个有限的地域观念——地球村。人们忽然意识到:世界原来并不是无限的,资源也不是用不完的,强者并不总是强者,世界不需要霸主……这个世界除了近两百个国家外,再也没什么了。火星上就算是有生命,也是非常低级的细菌,估计再有个几十亿年也不会来侵犯地球人……此时,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人类和平、共同生活于地球村,这样的多元观念渐渐成了人们的共识。单边与多元、和平与霸权成了新的观念冲突所在。而多元观念的建立,实在与诸子百家太相像;世界论坛也颇似放大了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这实在是有趣且值得深思的事情。有个北大的老教授比我还敢想。他说如今的某某国就是过去的齐国、某某国就是过去的秦国、某某国就是过去的楚国…… 我没那么大的胆子想,因为我觉得这么比喻也算有趣就可以了,问题的实质在于:我们应该从那时的文明中提取些什么有益的东西? 我想:当务之急应该是道德重建吧?既然大家全挤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那谦让、宽容、尊重、恕道等“过时”的道德,就一点儿也不过时了。 所以道德重建应该是当务之急,尤其在中国。 道德的重建,是需要从一定的资源中汲取养分的。 而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不正是这种资源所在吗? 庄子不正是人文资源中最富营养的资源吗? 当我们经历了全盘西化、全盘苏化、“文革”与改革后,当我们全力驰骋于经济快速发展这条高速公路上时,我们突然发现我们除了物质在逐渐富裕起来外,别的一无所有。我们几乎丧失了所有传统文明的资源,我们真是穷得只剩下钱了。政治改革、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伦理观念……我们缺乏得很,这些东西离我们也遥远得很。这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危言耸听:假货遍地、邪教萌生、越反越贪、豆腐渣工程、股市黑潮、找三陪养二奶……如此叫人心惊的现象,正是我们在精神文明上一贫如洗的后果。 这个后果是怎么演化来的,这真需要历史学家们或考古学家们好好去研究研究。 过去的事儿先放一放,说一说下面应该怎么办吧! 如果说光喊喊“重建精神文明”“让道德回归”等口号就能使活生生的人于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准上有什么改善,那也天真得可以、幼稚得可以了。 人活于世,口号是最不值钱的东西,而理性与情感却是极生动地与人相伴、朝朝暮暮须臾不可分的。 理性是什么?是思考、判断与分析。 情感是什么?是人的七情六欲。 如果简约地归一下类,这理性与情感都可以说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那人性又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说到此时,我们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人本主义”领域。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来对待事物的一种观念。如果说这种观念太不革命、太温情,那持这种说法的人是在用社会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人的行为。我们犯这种错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了,有年头了。这种错误的本质是用一种理想和口号来代替人的思考与情感,也就是代替人性。当然,这种理想与口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它毕竟是社会科学范畴里的东西,把它直接用在人文科学上就错了。人性的问题,是要从人的生活中,于理性与情感两方面下手进行研究与探讨,才可以对症下药、有所收获的。也就是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从人本入手。不管你叫它“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或是什么别的主义,其特点就是从人出发、从人性出发、从人的理性与情感出发去想办法解决,这才是关键与根本。 说了半天,人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题目太大了,需要我们看完了庄子的著作后,在“后记”里边试着说一下吧。但人性大约含有三大内容,这一点是专家们认可的。 哪三大内容呢? 人性包括人的情、理、法三大内容。 在人性所含的成分中,伦理为情、道德为理、法律为法。其实道德这东西既不纯情,也不纯理;既含有情,也含有理,它呈中性,是情与理的中庸。 所以,纯情的是伦理,纯理的是法律,中庸的是道德。伦理讲情不讲理,法律讲理不讲情,道德什么都讲一点,什么都讲得不多。 说伦理只讲情不讲理,举一个例子说明:“孝”之一字,只讲情,不讲理。孩子要爱护,老人要尊敬,没道理可讲,只需你去做。几个月的孩子半夜要吃奶,你多累也要起来喂,不可能跟孩子讲理:“我和你妈累得不成了,你先忍一忍,明早再说。”70岁的老人忽然看着儿媳妇不顺眼,你只有想办法顺着说,让他老人家消气,不可能跟他争辩道:“没儿媳妇哪儿来的孙子?”可见,这伦理是最不讲理的地方。 说法律只讲理不讲情,也有这么一个现成的例子:某省电视台播出了一个反腐败的节目,不几日,该台台长受到上级的严厉批评:“这种闹出人命的节目,是谁让播出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后果吗?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吗?啊?……什么形象?这意味着什么?”原来那个腐败分子被枪毙后,他的老婆跑到省委大门口吞了一包灭鼠灵,七窍流血,抢救不及,死了。于是这叫出了人命……这个挨了批评的台长觉得挺不是味,也不敢找上边去评理,私下里嘟囔:“她爷们儿该枪毙,她愿意跟着死,这关我什么事?法律本来就是不讲情的,要是讲情面,怕死人,还要法律干什么?” 可见法律只重理字,不讲情字。虽然这类节目再也没人敢播了,但这不说明法律应该含有情的成分,只能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国的特色而已。 书归正传。 说起我们传统的道德和伦理的资源,到如今已经是少得可怜了。 现在不少的年轻人,除了对真诚和风骨尚能认可外,其余的谦逊、勤劳、忠孝、礼让、自省、信用……统统打翻在地,还要踏上几脚。还算万幸,这真诚和风骨,居然没遇上后现代解构主义信徒的洗劫,只要遇上这伙人,定然也落得上下赤裸裸。因为依周星驰们看,不真诚就是真诚,没风骨正是最酷的风骨,不信咱们再看看《大话西游》,保证你能找到证据。例如:“曾经有一份真情……我没有珍惜……”;“你拿出个理由来我听听,先。”“人和妖都是妈生的,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你妈贵姓?”一下子你就明白了什么叫后现代风骨,什么叫解构式的真诚。 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到70年代的批林批孔,中国传统思想的主体儒家、道家、释家(佛家)已彻底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斗争的哲学。细论起来,传统的中国其实是外儒内法,也就是外表宣扬的是儒家,骨子里行的是法家。皇帝老儿一边以儒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给每个人心里压上一座沉重的石碑坊,另一边却在私下里用“编户齐民”的法家办法打击所有的宗族、宗派、宗教。“告亲”和“禁止容隐”这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节不烈的法子,正是法家用以对付门阀制和一切血缘宗法与非血缘党派的手段。 所以认真地说,只有法家的一些东西因为和阶级斗争相似而得以生存下来了,其余九十九家全没了踪影。可是问题又来了:“文革”使大家实在是厌恶了法家,于是相反的人情风、无原则、拉关系、搞交际……这些东西一下子滋生蔓延起来。 看来,我们一边要大讲法治,一边又要细心地研究祖先留下的儒家与道家的宝贵遗产,任重道远啊。 这也就是我要写这本书的动机。 也许我是杞人忧天? 但我认为对的,就会尽力去做。 二 让我们的思路先超前点儿,往下想想还有什么可注意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才能使弘扬传统文明不走入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老路? “弘扬中华传统文明”本是句不太新的话题,急着办“弘扬中华传统文明”的事、人,也是早已有之。 康梁维新的带头人之一梁启超梁大人,就曾掷地有声地教育着后人,曰:我们可爱的年轻人啊,立正,开步走!大洋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们,我们在天的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巴望着你完成他们的事业,正拿着精神来加佑你咧。 不过凡是出国去超拔人家的人,全成了出国留学生,不但没在人家那里建私塾、立三大圣的牌位,反而在人家的学堂里学了人家的东西回来冲击本民族的文明,这是梁先生没想到的。 原本要教化洋人,不小心被洋人教化了,这让咱们的祖宗们从骨子里都恨得不行。 于是先哲杨光先对在北京建立“天文算学馆”一事怒斥曰,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 众大德们也上疏曰:“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邪气因而弥炽,数年以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眼见得这“弘扬中华传统文明”之大业,成了一场“保护中国传统文明”之战了。等到人家真枪真刀地打了过来,仍有人相信用中华之传统、礼义忠信之法宝足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其办法就是:用礼义忠信对船坚炮利,大干它一场,煌煌大中华帝国这么有德行,我就不信老天不加佑之…… 后果当然大家都明白了。凡是中国人都永远记得1840与1860。 还是有头脑比较清醒的人,谁也不信啊,八国联军来了,义和拳的咒语加血气方刚以及一切想得起来的中华传统、美德、三圣、列祖列宗都顶不住火枪大炮…… 天啊,文明与文化的多元化本是一件好事,弘扬中华传统文明也本是一件好事,可一旦弄成东西方文明与文化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拼搏,这里面就加入了民族情绪进来,把好端端的事情给搞砸了。 直到当代,随着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的崛起,一边有“后现代主义”在那里解构西方文明,一边有新儒学和文化保守主义在重塑中华传统文明……这事本来干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又是一个不小心,金融风暴冲垮了四小龙,刮跑了新儒学,文化保守主义也停了盘。另一场试图“弘扬中华传统文明”之战宣告收场。也不知是谁胜谁败,就算打了个平手吧。反正人家西方没败,我们也说我们没败。 我看弘扬传统不是简单的事,最起码不能把它简单地和爱国、世界观、什么什么主义结合在一起讨论,否则弄了半天,又弄出个“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来。 三 我们的传统文明,属于人生学问中的哪一类呢? 人生的学问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为什么活着,一类是如何活着。前者人人会讲,例如:为共产主义而活着。后者人人不说,因为不会说,不知道怎么说。 为了共产主义,那我们怎么活着才算是为了共产主义? 不知道,没人知道。从前我们曾一股脑儿地认为“宁啃社会主义的草,也不吃资本主义的苗”这么个活法儿,才更对得住共产主义;后来邓小平同志让我们知道除了计划经济外还有个市场经济,于是经济学家们说“越会花钱,越对国家和主义有利”;再后来有的高参说“腐败对发展经济十分必要、十分有利”“繁荣昌盛”…… 何去何从?真不知这个家那个家都是从哪儿弄来的这些学问。 我认为,“如何活着”和“为什么活着”应该是两个属性不同但有关联的问题,它们不是从属关系,而是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不应该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用简单的因果关系串起来考虑。如果非要说“为什么活着”为主,“如何活着”为辅,那将会活生生地扼杀“如何活着”这个命题,一切都将走入工具论的死路。我们大讲“政治挂帅”的年头,不正是犯的这种错误么? 为什么活着属于世界观范畴,它只是理论上的东西,是信仰,是心底里的一种泛宗教的崇敬、一种向往、一种意识,而不是实际、真实的生活。 如何活着、怎么个活法属于如何对待生命的范畴,它是具体而真实的,它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它和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有联系,但绝不能把它定位于世界观的从属与工具。 不论你信仰什么主义,都有活得潇洒、活得明白、活得愉快和活得执着、活得糊涂、活得阴郁之别。所以为什么活着是一回事,怎么活着是另一回事。谁要是非把买名牌衣服的人说成是资本主义者,把买地摊上衣服的人说成是共产主义者,我看这个人正在继承“四人帮”的衣钵,最起码他是个糊涂蛋而不是个真正的思想者。 是时候了,我们是该分开来看为什么活着和怎么活着这两个问题了。 而依我看,中华传统文明大多属于怎么活着这个内容。 在我写的这本庄子的小册子中,也着重讨论如何活着、如何活得更好这些问题,算是对诸位、对华人能活得更好献出绵薄之力。 “活着就是享受人生”,这个理论你敢不敢承认? “活着就是要实现自我完整”,这个论调你喜不喜欢? 带领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南斯拉夫籍教练米卢先生,曾说过两句不为人注意的话:“一是态度,一是要享受足球。”其实这两句话是一回事,就是要以享受的态度来踢足球。于是咱们冲出了亚洲,圆了中国人44年的梦。 我年轻时曾在书桌前写下过“座右铭”:“努力、刻苦。”随着年纪大些,改成了“努力、专一”。再后来完善成“努力、专一、不刻意”。年近五十,后边又加上了一句,叫:“任性挥洒。”我认为很完美了。然而又过了几年,才觉得这话啰唆之极,完全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享受人生。” 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才会热爱生命、拥抱阳光,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一个把踢球当作享受的球员,能不爱自己的事业吗?能踢假球吗?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能不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吗?一个在自己的国家中感到温暖和爱的人,能不爱国吗? 生活的艰辛与磨难固然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我们大力歌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颂的就是这个方面;但同时艰辛也可以摧毁人的精神,所以“文革”中那么多的优秀人物自尽。难道“穷山恶水出刁民”就一点儿道理也没有吗?我们不是常宣传说某某地区提高了文化普及程度,民间风俗大有改善,打架斗殴无理取闹的人没有了云云么? 勇于感受爱,勇于享受人生,勇于实现自我价值与人格完整,本身就是爱国爱民。 如果你认为这不对,我看你不是没经历过坎坷,就是不懂得什么叫真心实意。 当一个人的心不再骗他自己时,他的回答是什么? 偶尔从报上看到了三段小花絮,转抄给大家,我想可能会对我们“如何生活”这个问题的深刻理解有些帮助吧。 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你跑步追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可是刚要跨步上车时,售票员潇洒地把车门一关,按铃起动,汽车绝尘而去; ——你写信时忘了写对方的邮政编码,结果信被邮局退了回来; ——马路上有人吵架,男女老少、各色人等纷纷兴趣盎然地驻足观望,必欲穷其所以然,直至彻底乏味、无味,才肯离去; ——红灯抢行,十字路口乱作一团,彼此挤得动弹不得; ——警察把乱摆摊位的小贩的货物掀翻在地,把小贩的三轮车扔上卡车,扬长而去; ——开会时,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十几分钟……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浪费; 但法律、民俗、公约……哪一条对此都无能为力。 年四旺在美国受敬重 1966年,年四旺面对呼啸而来的火车,推开了横在路轨上的石头,成为英雄。后因种种原因,默默无闻。不是人家想闻或不想闻,而是中国人太忙,把人家忘了。 1997年,他到了美国。开始生活很艰辛…… 后来他的事情在媒体上曝了光,引起轰动…… 一位记者来采访他,问:“如果美国的铁路上出现了一块大石头,你还敢不敢不要命地冲上去搬掉?” 年四旺很肯定地说:“只要我发现了,我还是会去。” 记者:“如果你在美国的大街上,看见有人在行凶或者行窃,你敢不敢冲上去把那个人抓住?” 年四旺憨厚地说:“只要我碰见了,我会冲上去。但抓住抓不住就没把握了,因为我已经50多岁了,力气不如从前了。” 记者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的谈话和你的为人一样实在,你的这种精神令我们美国人敬重。” 此后,不及半年,年四旺的绿卡就顺利地办下来了。 一个民族的文明有什么作用? 没有传统价值观的民族、没有道德责任感的民族、没有自信和自尊的民族、没有刻苦耐劳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任何希望的民族。非洲从殖民形态解放出来近50年,他们打了50年。上溯150年,从殖民者进到那块土地就开始打,你可以说这是西方人干的坏事。可后来西方人走了,那里还在打,且越演越烈,死人越来越多,一直打到今天。这一回怎么说?看来,除了西方人的阴谋外,使这阴谋能得逞的,还是非洲人自身的原因。而这个原因让美国中情局说就是“扼杀他们民族的传统、道德、自信、自尊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好在那里原本就没这些东西。但中国有,且有了五千年。能不能再保持下去,这就是如今东西方文明碰撞和交锋的真正含义。 妙在于斯也。吾辈舍弃功名利禄日夜为之奋斗的根源,亦在于斯也。 作为一名中国人,不知诸位有何感想。 你认为你自己应该怎么活着? 四 庄子的思想,显然属于“人文科学”中“生命哲学”的范畴。 庄子是心灵的塑造大师,他的文学作品是“穷而后工”的作品。 “穷而后工”是什么意思呢? “穷”,并非指仕途的失意,而是泛指一切人生的逆境。 ——有失意有逆境,那就有牢骚,于是就有了这一类的作品。 ——可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去抵抗现实中的种种既成的黑暗或不公平,恐怕并没有真正地说服自己,也没有产生自我支撑的力量。 ——要想真正维护自己,必须要有一种更为真实的洞见。 ——这种洞见能够重新审视人生的种种价值,揭示出其虚妄的本质,看清最真实的东西却是最自然的……就在眼前,就在脚下。 ——生命需要什么是一回事;为了生命而活得更好是另一回事! 循着“穷而后工”的路子剥离下去:庄子没有了功名、富贵、爱情……生活也不稳定,天地之内,只剩下他那一颗不死的心…… ——这颗不死的心,面对四季转换、人世沉浮,经过一番减除,使生命回到了它的根底处,也就是纯粹的“个人和世界”…… ——这是一个人的世界,世界就他一个人;赤裸裸一条身子站在天地间,谁是无?谁是有?哪里是来处?哪里是去处?人生只是一场幻景幻情…… 在这个世界里,庄子的感受是什么? ——不就是敞开自己,应对自然、社会、人生?种种感受来自种种境遇,那就应对种种境遇吧!让一切来得更猛烈吧!……不要管它是正面还是负面,何必在意它是夏秋与冬春? ——偏偏人在得意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写不出能万代流传的东西; ——偏偏人只有在失意时才能写出点儿活生生的人爱看的劳什子来。 有了这种感受和心境又如何? ——正因为庄子有了这种生存体验,他的视野拓宽了、生命的体验变纯了,一切在更大的背景下被重新审视,切身由己的东西便从心灵中汩汩地流淌出来…… ——正是这种苦涩而又甘甜的流淌,才会使庄子对纷纭喧嚣的繁华场面表现出拒绝的态度和勇气。 ——当流淌出来的东西慢慢冷却凝固……化为他的文学作品时,这作品就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这寄托能使他于失意中得到安慰,使他的心灵得以“优游”地飞翔…… 所以:“穷”是人生的契机,“工”是在作品中对生命的至深体认,是用生命最终的真实来支撑和说服自己。 这种人生体验不是学来的,它是通过具体的、亲身的感受得来的。 这个世上总有那么一些像庄子一样的人,他们天生就有一颗看似大而无用的心,里面空空荡荡……人世间一切具体的拥有和成功都喂不饱他们的心。只有丰富深切、全面完整的人生感受才能让他们满意。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曹雪芹…… 我们谁也写不出《逍遥游》这么灵气飞动的东西,我们谁也没像庄子一样对中国文学有着那么大的贡献,对中华文明有着那么大的影响…… 前人先贤对庄子的注释不计其数地多而精美,今天我在这里要挤出一小块地盘讲什么“再看庄子”,讲“清点传统文明”,显然是不自量力且有点儿河伯的味道。 我想知耻近乎勇,如果人人都敢想敢说,不怕笑话,中国的事也许好办了许多。 当然,因为能力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但我会很诚心、很尽力。
见君,原名赵建军,1950年出生。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退休导演,央视专家组成员。曾参加电影《茶馆》《红楼梦》、电视剧《红楼梦》、西厢记》等片的拍摄。从1966年起研究宗教,1996年完成一本佛教著作《原本的真实》,此后陆续出版《走上原本真实之路》《大道与优游》《兵无常势》《鹿苑夜话》《享受哲学》《理性之梦》《历史艺术与禅韵》等20部佛、道、兵家研究著作。由摄影、影视导演到美学、哲学等领域均有一定造诣。插过队、写过歌、导过戏、讲过学……但仍不好热闹,喜欢独处与思考。
前 言/001
内 篇 一 逍遥游/003 二 齐物论/021 三 养生主/053 四 人间世/065 五 德充符/087 六 大宗师/106 七 应帝王/130 《内篇》小结/140 外 篇 一 骈拇/145 二 马蹄/154 三 胠箧/159 四 在宥/169 五 天地/188 六 天道/210 七 天运/226 八 刻意/244 九 缮性/253 十 秋水/258 十一 至乐/275 十二 达生/286 十三 山木/303 十四 田子方/317 十五 知北游/331 《外篇》小结/349 杂 篇 一 庚桑楚/357 二 徐无鬼/373 三 则阳/396 四 外物/415 五 寓言/427 六 让王/439 七 盗跖/457 八 说剑/476 九 渔父/483 十 列御寇/494 十一 天下/508 《杂篇》小结/529 后 记/533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