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是要解决以往庄子注释的矛盾和牵强问题,从而挖掘出真正的庄子思想。检验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经典前后词义和思想的统一,各部先秦经典思想的统一,佛儒道思想的统一,文字核心字义的统一,与管理思想的统一,与武术内功的统一,与生活道理的统一。本书修正了以往的注释和断句, 纠正了认为庄子只是讲故事或者故事之间松散无联系的认识,也批驳了认为庄子各篇思想不一致的观点。
作为一家之言,有一定参考意义。
传统上总认为庄子是个讲故事、写文章的好手,而对其圣人地位则有所怀疑。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庄子》的故事太好了,遮蔽了其中的大道,二是人们不理解《庄子》的大道,所以只好当讲故事了。核心还在于不懂庄子之道,外行人只有看热闹了。作者在本书中阐述了《庄子》的大道,采用探究文字**本义的方法,贯通解释了庄子之道。
庄子之道的难解,一是由于庄子之道的高明,曲高和寡,二是因为字典中文字的多义,也就推导出了句子的多义,甚至互相矛盾。探究经典的本义,必须研究文字的本义。
本书的目的是要彻底解决传统上庄子注释的矛盾和牵强,从而挖掘出真正的庄子思想。作者采用的检验是否正确的标准就是统一:经典前后词义和思想的统一,各部先秦经典思想的统一,佛儒道思想的统一,文字核心字义的统一,与管理思想的统一,与武术内功的统一,与生活道理的统一。
本书较多修正了以往的注释和断句, 纠正了认为庄子只是讲故事或者故事之间松散无联系的认识,也批驳了认为庄子各篇思想不一致的观点。
本书揭示了庄子之道与老子、文王等圣人的道理一样,是无,无我、无为、无识,顺其自然。具体来讲,就要行动上,不主动,而被动响应;思想上,对万事万物,不分是非、不分高低,*好不去理睬。进而说明了人的认识是局限的,人认识的仁义礼智不是**的道理,依照仁义礼智去治理世界也是错误的。
本书也说明了庄子之道不是消极的,而是长久生存之道,是成功之道。
《庄子》注释是完成了《易经》、《尚书》、《道德经》、《大学》、《中庸》注释之后的第六本书,本来不想写的,因为《庄子》篇幅太大,对注释完没有信心。所以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后来,还有点时间,而且想想可以只做《庄子》的《内篇》,那么只有七篇,就没有那么大了,这样就鼓动自己又动笔了。我的注释都是解谜的过程,都是论证的过程,一字一字地研究,不相信权威,不相信字典,而只相信每个字唯一的本义,所以工作量非常之大。就这样,陆续完成了《内篇》的注释,感觉很兴奋,很有成就感,就像爬过了一座高山,就像穿越了一个迷宫,因为读别人的《庄子》注释总觉得牵强,而在动笔之前我自己也不敢确定能够把《庄子》注释通,所以才有完成的兴奋。《内篇》完成了,就借着完成《内篇》后的喜悦,开始冲击《外篇》注释,这个过程更辛苦,因为注释《内篇》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出版,没有什么压力,而这个时候就是为了出版,所以要尽快完成多达十五篇的《外篇》注释,每天注释五个多小时,历时几个月,仿佛是大学写论文,现在总算完成了,长松一口大气。不过对于接着注释《杂篇》就没有那么多信心了,等过两年再说吧,因为,像我这样另起炉灶、逐字逐句解《庄子》工作量太大了,当初解《内篇》都不太敢做,现在连《外篇》也完成了,也算对得起庄子了。
看过一个典故,说民国期间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是庄子专家,他自称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自己,一个是刘文典自己,另外半个据说是胡适或者冯友兰。我看过刘文典的注释,可以说是通读了前人的注释,但是否真正懂了庄子之道,却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包括刘文典在内的前人的注释,都有太多矛盾和牵强,难以贯通庄子之道。
在解《庄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庄子》注释太成问题了。一是脱离文字意思,随意解释,不知所云。譬如肩肩,传统上一直解释为细长的样子,我实在找不出其依据是什么,最后证明是乌龙而已。还有,庄子中有很多然,传统的解释就随意发挥了,好像天然的天与单个的天不是一个意思一样,真真无语。二是不懂《庄子》意思,胡乱标点,胡乱解释,那是因为注释的人自己也不懂,顺带着,我发现自己原来也不太懂。我读了几十年的庄子,自己以为挺懂了,但在写书的时候才发现,处处是问题,处处要考证,处处有新意,看来要真正理解经典,还是要注释经典的,否则永远会停留在一知半解上。因为我们阅读时会跳过自己不懂的,记住自己懂的,再加上自己补充的,就当成自己真懂了,其实是骗自己而已。
传统上,我们总在推崇《道德经》,推崇《易经》,而对庄子,总觉得低了一层,我也不好反对这个,但是我注释了易经、尚书、道德经、庄子、大学、中庸之后,在我研究了各部经典之后,我想我们还要多重视一下《庄子》。《易经》原则上一般人是读不懂的,有些人就开始瞎忽悠,因为《易经》文字简练,忽悠也方便。而《道德经》也差不多,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因为经典的简练,给很多人一个机会,不懂时就说自己懂了。但是对《庄子》就不行,因为《庄子》有几万字,文理细密,批驳了各种模糊观点,差一分也不行,所以,你要么读不通,要么属于庄子批驳的对象,无可逃匿。这里,我就得出了一个观点,如果想懂经典,还是要从《庄子》读起,《道德经》呀,《易经》呀,甚至《尚书》呀,都放一放。
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价值在后面的综述中会讲到,这里就不多说。
上一本书完成的是《尚书》注释,完工之时,我很兴奋,说那本书是我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本书。现在《庄子》完成了,我要说《庄子》注释是我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本书,也许是新出生的就更偏爱吧,也是因为我的研究方法越来越纯熟,而对经典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
对于《庄子》内外篇的注释,绝大部分的文字我是能够肯定其意义的,也有部分我无法确定,譬如《至乐》篇种有几……一段,不敢肯定,对列子射箭那里的适矢不能确定具体是什么。还有《田子方》篇中孔子讲的一些道理,总觉得没有完全贯通。这些,连同那些我自以为懂的,都希望得到各位大家的指点。
同样说一句话,我的注释方法和方向是绝不会错的,但是细节方面会有错误,因为我用我的理论在归纳和推理,得出文字的本义,推理过程有可能出现错误。如果读者发现我的错误,请帮忙指出,从而让我们共同光大祖宗的大义。
时金科,1965年生,河南荥阳人,八十年代的工科硕士,为闻知人生的终极道理而醉心于求道和修道,他学习佛儒道经典,修炼武术内功。因为不满于传统上经典注释的诸多矛盾和牵强,而决心找出经典唯一的、互相印证的大义。为此他通读先秦经典,研究了甲骨文和文字的偏旁结构。最后,融会贯通了各部经典,也挖掘出了多义文字的唯一本义。解决了文字的歧义问题,也就解决了经典的歧义问题。之后,用文字的唯一本义,逐字考证地、创新地完成了《易经》、《尚书》、《老子》、《大学》、《中庸》、《庄子》的注释工作,并计划进一步完成《论语》、《孟子》等其他经典的注释工作。
前言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附录庄子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第二十四
则阳第二十五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让王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第三十一
列御寇第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