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艾森豪威尔的生平为主线,以大量的史料为根据,着重对他军旅生涯和从政经历进行翔实、客观的记述,展现艾森豪威尔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非凡领导力,也为读者提供领导与管理的思路。这是一部了解艾森豪威尔及研究二战史不可多得的权w作品。
◎艾森豪威尔是驭人能手:让自命不凡的蒙哥马利,桀骜不驯的巴顿,敢为人先的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将为他所用。
◎艾森豪威尔是管理能手:盟军内部为了各己利益相互倾轧,他总能在许多冲突和干扰成分保持足够的平衡,将盟军打造成一支征善战的威武之师。◎ 他一生中获得荣誉无数:五星上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统帅、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总统,是美国历史上集军、政、教育荣誉于一身的总统。
在美军历史上,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中获得过很多个第1:晋升五星上将第1快,美军统率大战役第1人,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高统帅第1人,退役美军高级将领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第1人,五星上将担任总统第1人。所有这些,充分表明了他卓越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而家庭出身可谓第1穷的艾森豪威尔,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巅峰的呢?
1890年10月4日,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21岁那年,他踏入西点军校,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然而,从军多年,他一直没有得到发挥自身才华的机会。其间发生了第1次世界大战,许多同学都被派去法国参战,而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无缘战事。此后,他组建过美国陆军第1所战车训练营,到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院、麦克奈尔堡陆军大学深造过,担任过陆军部助理部长,后来又随麦克阿瑟到菲律宾工作,但始终升迁无望,以至于到49岁仍默默无闻。不过,他从未放弃为军人的使命与国家的荣誉而奋斗。他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师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艾森豪威尔从菲律宾回国后,在陆军第3师任中校参谋长,1941年夏天,他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表现出色,指挥有方,得到了时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关注。演习后,艾森豪威尔调任第3军参谋长,并晋升为准将。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因战事需要,艾森豪威尔被调到陆军部工作,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负责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他被任命为作战厅厅长,几个星期后便升为少将,从此开始了他与马歇尔长期而融洽的合作关系。
当时,美国军政界在开辟战场时是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抑或欧亚并举等问题上摇摆不定。受马歇尔委派,艾森豪威尔前往伦敦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提出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主张集中兵力于英国,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沿近路线攻入德国本土。
马歇尔很欣赏艾森豪威尔的能力,认为让他当一名参谋实在是屈才,并决定让他出任赴欧作战的美军总指挥。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就连艾森豪威尔自己都不敢相信,但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中写道: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还善于让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解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和长处,又恰恰是我们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很显然,马歇尔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任用艾森豪威尔的。他深信艾森豪威尔是一位非常内行的高级将领,性格冷静、沉稳,是一位能够让人产生好感的将军,是解决英国和美国将军之间复杂问题的合适人选。
1942年6月24日,52岁的艾森豪威尔飞赴伦敦,担任欧洲战区美军司令,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上将之后第二位远征欧洲的统帅。联盟作战并不仅仅是军事行动,还涉及政治、外交等许多层面,因此,作为盟军统帅不仅要有战术指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协调各国矛盾的外交能力,在这两方面,艾森豪威尔都堪当大任。
当时,盟军由各国军队组成,有各自的指挥机构,又受民族、语言、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分歧甚至误解。艾森豪威尔认为,英美两国的友谊是取得终胜利的必要条件,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求改善美军与英国军民的关系:安排美军到英国受德国空袭严重的地区去考察,以此激发美军对纳粹德国的仇恨及对英国人民的同情;严明军纪,对美军进行教育工作,甚至不惜采取坚决措施,将那些有伤英国人民感情的美国军官送回美国;通过报界宣传盟国团结的思想……他的努力改变了英国人对美军的态度,为美军博得了好印象。赴欧之前,艾森豪威尔从来没有单独指挥过作战,但他就任北非远征军总司令后的第1次重大行动却取得了圆满成功英美联军顺利在北非登陆。随后,他出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先后组织指挥盟军实施突尼斯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意大利南部战役,在作战过程中,他精于计划、善于协同、指挥果断、处事有方,表现出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而担任盟国欧洲远征军高司令,组织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更是使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当然,艾森豪威尔也遇到过一些失败和挫折,并因此受到了英国将领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的尖刻批评。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不断对失败进行总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极力促成英美合作。当时联盟作战有一个敏感的问题,即指挥权交付。艾森豪威尔根据战事需要,在选用指挥官上做到了客观公正,令盟军将士心悦诚服。在1943年初的北非突尼斯战役中,艾森豪威尔决定把参战美军交给英国将领、北非盟军副司令亚历山大统一指挥。美军将领对此颇有微辞,认为艾森豪威尔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但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的决定是明智的,他在北非战场上让了英国人一步,为后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赢得了英国人的配合。
艾森豪威尔善于权衡利弊,懂得妥协的艺术,但面对原则问题,他也毫不让步。
在筹备霸王行动时,为了取得诺曼底地区的制空权,艾森豪威尔要求英国空军应处于他的控制之下,但英国战略空军司令哈里斯却表示反对。对此,一向处事谨慎、为人随和的艾森豪威尔十分恼火,表示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他将辞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只得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给艾森豪威尔指挥。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向法国纵深进攻时,丘吉尔态度强硬地要求将准备在法国南部登陆的盟军调往地中海去解放法国,并以辞去首相职务相要挟。艾森豪威尔审时度势,认为从欧洲大陆抽调兵力不仅会打乱盟军的作战计划,而且有可能使诺曼底登陆行动前功尽弃。为此,他与丘吉尔反复斡旋,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使丘吉尔放弃了原来的主张。
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统帅,艾森豪威尔软硬结合,艺术般地处理了盟军之间的各种矛盾,为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蒙哥马利评价艾森豪威尔说:他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高统帅,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我看来,没有人能用他这样的方式,把盟军组合成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并且在许多冲突和干扰成分之间保持足够的平衡。这些成分一直威胁着我们这艘航船。
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先后担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年初,他退出军坛,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两年后他再次服现役,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高司令,并很快成为政坛上的一颗新星。他一生以军人自居,从不过问政治,但在花甲之年却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并获得连任。在他担任总统的8年时间里,美国一直安享和平与繁荣,这也使他被誉为20世纪四位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
本书全面介绍了艾森豪威尔不平凡的一生,带您去探究一位伟大的将军总统的内心世界。他沉着冷静的个性,他成熟老练的处世风格,他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敏锐的应变能力,以及对当今世界所造成的影响力。
史清源,原名林学武,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的传记作品有《胡雪岩全传》《钱学森的故事》《钱三强的故事》《李四光的故事》《邓稼先的故事》,用笔名喜羊子出版有《没伞的孩子,必努力奔跑》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