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订正错误和更新资料外,还进行了内容的调整。全书共16章,除导论外分为三篇:第一篇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第二篇是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三篇是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从理论体系来看,第一篇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古典理论,第二篇主要分析凯恩斯理论,第三篇主要讨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照道理,在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出来后,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也要马上问世。微观经济学(第四版)于201.5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而宏观经济学(第四版)拖到今天才交稿,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推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二是数据,201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要到2016年中期才能出齐,这正好给自己的拖延找了一个借口。
这次修订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订正错误和更新资料外,还进行了内容调整。有的章节改动比较大,有的章节仅仅做了微调。改动最多的是第十六章,主要对宏观经济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尽管第十六章不是本书的重点,但对理解宏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和研究方法还是有所帮助。另外,在资料更新中,有些数据时间跨度相对比较长,就没有进行处理,其他所有能更新的数据都使用了最新数据。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近代经济史的两件大事息息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使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而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引发了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场革命,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中击不亚于大萧条和石油危机,无疑也对宏观经济学提出新的挑战。宏观经济理论何去何从,是主张市场调节的新古典学派再领风骚?还是强调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卷土重来?至今没有定论。本来想介绍一下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但几乎没有能进入教科书的理论模型,只好遗憾地留在以后的修订中介绍。
本书的结构安排和教学参考意见可参考第一、二版的前言,第一版的参编人员在第一、二版的前言中都已作了说明。和第二、三版一样,这次修订工作仍由我一人完成。
读者对此书的修改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有的读者还寄来了书面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谢意。同时也再次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相关编辑为此书再版付出的努力和辛勤劳动。当然,书中出现的一切谬误和缺陷仍由我负责。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二、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三、流量与存量
四、利率与现值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本书的理论结构
第一篇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一、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二、总支出的方法
三、总收入的方法
四、CDP衡量中的其他问题
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二、价格指数
三、失业的计量
四、奥肯定律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一、国民收入的生产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国民收入的消费
第四节 宏观经济的均衡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
二、金融市场的均衡
三、财政政策的作用
四、投资需求的变动
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一节 资本积累
一、基本假设
二、资本积累和稳态
三、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一、黄金律
二、黄金稳态过程
第三节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一、人口增长
二、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
三、有技术进步的稳态
第四节 增长理论的应用
一、增长的源泉
二、内生增长理论
三、促进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 失业
第一节 自然失业
一、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
二、自然失业与劳动人口变化
第二节 职业搜寻
一、岗位空缺与失业
二、职业搜寻模型
三、失业保障
第三节 职业配给
一、最低工资
二、效率工资
三、工会
第四节 失业治理
一、失业的时间结构
二、失业的人口结构
三、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一节 货币的概念
一、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的形态
三、货币的分类和数量
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
一、数量方程式
二、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
三、古典两分法
四、货币政策与铸币税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利率
一、实际和名义利率
二、事前和事后利率
三、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
四、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三、恶性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一节 贸易与资本流动
一、开放条件下的总支出
二、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
第二节 小国开放经济模型
一、基本模型
二、宏观政策与贸易
第三节 汇率与净出口
一、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二、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
三、经济政策的影响
四、名义汇率与通货膨胀
第四节 大国开放经济模型
一、对外净投资与利率
二、大国开放经济模型
三、经济政策效果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长期总供给曲线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三、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第三节 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
一、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
二、总需求冲击
三、总供给冲击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计划支出线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三、收入和支出的变动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需求
二、货币的供给
三、利率水平的决定
四、利率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IS-LM模型
一、IS曲线
二、LM曲线
三、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四节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四、IS-LM模型与总需求曲线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
一、工资黏性模型
二、价格黏性模型
三、工人错觉模型
四、不完全信息模型
五、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 总产量的波动和调整
一、总需求冲击
二、总供给冲击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其修正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四、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五、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
第一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二节 小国开放经济
一、汇率制度
二、浮动汇率的政策效果
三、固定汇率的政策效果
第三节 利率差异与价格变动
一、利率差异
二、价格变动
第四节 大国开放经济
一、BP曲线和对外均衡
二、政策效果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第一节 主动性和被动性政策
一、政策效果滞后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三、卢卡斯批判
第二节 有规则和无规则
一、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
二、时间不一致性
三、货币政策规则
四、财政政策规则
第三节 经济波动理论的新发展
一、经济周期理论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三、新凯恩斯理论
第三篇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理论
第二节 跨期选择理论
一、跨期预算约束
二、消费者偏好
三、跨期消费的均衡及其调整
四、借贷约束
第三节 生命周期假说
第四节 永久性收入假说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一节 企业投资
一、意愿资本存量的决定
二、投资的决定
三、托宾的q理论
四、融资约束
第二节 住房投资
一、住房投资的决定
二、住房需求和投资量的变动
三、货币政策和税收的影响
第三节 存货投资
一、存货产生的原因
二、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
三、存货的加速数模型
四、投资成本和存货管理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一节 政府预算及其影响因素
一、政府预算及其构成
二、政府预算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
一、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
第三节 预算赤字
一、预算赤字与政府债务
二、预算赤字与代际效应
三、预算赤字与国民储蓄
四、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一节 货币供给
一、商业银行及其功能
二、存款创造机制
三、货币供给模型
四、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
二、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金融创新和准货币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节 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
一、古典学派与二分法
二、凯恩斯学派及其主要论点
三、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比较
第二节 货币主义学派
一、货币主义与货币需求函数
二、自然失业率
三、适应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第三节 理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预期理论与理性预期学说
二、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
一、非均衡理论
二、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