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年在国外留学、工作,她的足迹遍及五大洲近六十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都会写下游记。在这些游记中,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体会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异同、异国他乡的浓浓人情,描画了不尽的自然造化,分享了甘美如饴的爱情故事。
初见剑桥
对于初到剑桥的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精美的店铺,热闹的酒吧,古典建筑,就连夜晚时一轮圆月悬在教堂的尖顶之畔,也给人浪漫遐想。
然而,这座小城最美的还是一条剑河,它集中了剑桥的精髓与灵性。剑河之美又当数早晨,踏着朦胧的晨晖,穿过曲曲弯弯的小径,才到英伦的我,独自来到了河畔。
这里有一条长长的散步小路,碧绿的草坪在我身边铺展。河是曲折的,水是平缓的,如怀旧电影中拉长的慢镜头一般,恬淡,舒展。岸边垂柳婆娑,间或有几只小松鼠蹦跳过来,试探性地环望四周,然后警觉地跑了。树叶沙沙落下,染红了狭细的小径。波光水色,伴着氤氲雾气,宛若梦境萦绕。我闭上眼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不知怎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年前清华园的荷塘月色。
清华园的美在午夜,没有了白昼里的往来人群,嘈杂的自行车铃,那样安静,在安静中沉淀着思绪。而剑桥的魅力则全在早晨,学生们尚未醒来,行人寥寥,薄雾缭绕,最适合独自一人冥想。在清华,我常和友人漫步月下荷塘,我们自诩为黑夜的舞者,而到了这里,我或许又会是晨曲的歌者,冥冥中,难道是命运的安排?这东方与西方之间,非但景色亲切,便是由景生情,感悟也是熟知的。荷塘的夜,徐缓轻柔,伴着贝多芬《月光奏鸣曲》那阴沉而炽烈的葬礼思绪,又如李斯特《威拉戴斯特花园的喷泉》一般充满起伏跌宕的空间感。漫步湖边,望着星点的倒影,不禁默诵起古老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而在剑河之畔,面对秀丽的晨景,竟也能联想到中国民乐中的古筝,琵琶,高山流水,闲云野鹤……
是啊,哪里没有良辰美景,花好月圆?何处又要担心茫茫人海,知音难觅?缺少的,只是洒脱淡泊的生活态度。我的清华梦实现了,却在渐渐淡去,而剑桥梦又会怎样?或许这世上根本无所谓异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留下的只有永恒不变的灵魂居所。
走过这一片青草地,我来到剑河沿岸的著名学院,岸上的路被栏杆封住,只能走进圣约翰学院里才能再度到达河边。由于时间尚早,学院里空空荡荡,只剩下宽阔的庭院,高大的建筑。走入一道长廊,那感觉庄严极了,就像是翻看一部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眼前的一切都散发着博大精深的气质。
站在沿河广阔的草坪上,四际阒无人烟,似乎这蜿蜒的河畔,只有我一个清醒而欢喜的灵魂。那感觉很神秘,似乎和自然贴得很近,又能清楚的感受到历史的脉搏。我禁不住满怀激情,放开喉咙,唱起《时光倒流七十年》的主旋律。几只野鸭忽啦啦的飞起,拍打着翅膀,落入草丛中,还有两只天鹅静静的浮在水中央,姿态优雅。
圣约翰学院的尽头有座铁栅栏,趁无人看管,纵身翻过,进入了三一学院的领地。三一学院是剑桥大学最富盛名的学院,牛顿、培根,还有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此做学问,如此辉煌之历史,是学者们梦寐以求的圣地。与之相邻的,是同样气势恢弘的国王学院,一座教堂的尖塔耸入云霄,旁边是肃穆的图书馆。学院是学者们潜心钻研的地方,一墙之隔,则是小城的商店和市场,一个僻静,一个繁忙,和谐地构成了剑桥的魅力。
离开国王学院已经九点多,街上来来往往,行人渐多,天空中飘起濛濛细雨,粘在我的衣襟上,湿润润的。这里的天气很宜人,下雨也是小雨,人们不带雨具,神态悠然自得。我也享受着细雨,静静沉思,忽而,目光被街道角落里的书店吸引住了。
透过模糊的玻璃窗,依稀可见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画像,想起出国前,我还在读她的传记,而在剑桥,一切的相遇和相知都像是缘分注定。一种阔别了许久的满足感油然而生,想起了徐志摩的话,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或许只会爱同一种生活,同一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