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费率市场化:全球经验与中国改革》是一本专门研究中国保险费率市场化发展和变革的专著。作者既在保险监管部门,又在一线实务部门工作过,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深刻的了解。作者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和国外实践的总结中,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观察和研究中国保险费率市场化这一深刻的问题,对保险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启发借鉴作用。
本书作者站在行业角度,以费率市场化为主线,从经济学的理解到中国改革历史沿革,从全球经验到中国的实践路径,从“前端”的车险、寿险市场化改革,到“后端”的偿二代和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帮读者系统梳理和描绘了费率市场化的演进路线和认知画卷。特别是作者结合了当前的工作实践,对国内外车险费率的形成、现状和改革铺设了大量笔墨,值得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了解和阅读。
《保险费率市场化:全球经验与中国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实施和启动了资本市场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人民币可兑换改革等多项金融改革。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分支,在我国金融改革、社会保障改革以及社会治理改革中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如何在整个金融改革中找到保险的定位、使命和策略,是审视和规划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的视角和价值基点。为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匹配我国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的形势,提升保险市场活力,进一步促进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和生活普惠,针对历史上积累的保险消费扭曲、产品同质化、资金运用渠道不畅、监管方式有效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近年来保监会党委审时度势,陆续推出了商业车险改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万能和分红监管改革、普通型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既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又关系保险市场管理和监管机制的关键环节。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介绍了保险费率市场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又论述了中国费率市场化的相关改革,对 “互联网+保险”、商业车险改革、“偿二代”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同时在书中穿插了不同国家相关保险业务发展的案例,以期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保险费率的市场化改革提供支持和建议。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实施和启动了资本市场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人民币可兑换改革等多项金融改革。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分支,在我国金融改革、社会保障改革以及社会治理改革中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如何在整个金融改革中找到保险的定位、使命和战略,是审视和规划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视角和价值基点。为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匹配我国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的形势,提升保险市场活力,进一步促进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人民生活,针对历史上积累的保险消费扭曲、产品同质化、资金运用渠道不畅、监管方式有效性和科学性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中国保监会审时度势,陆续推出了商车改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万能和分红产品监管改革、普通型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既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又关系保险市场管理和监管机制的关键环节。
系统梳理新一轮改革的内涵、意义以及市场展望,并在业内达成共识、形成共治、实现共赢,对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十分重要。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只有坚持市场化方向,才能更好地推进金融改革,妥善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稳妥和审慎推进各项改革。历史经验表明,。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对市场和关联产业冲击较小,更适合我国国情。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保险费率市场化涉及多方利益,必须高屋建瓴,从战略上进行合理布局,坚持 “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在 “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市场化改革模式下。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体系建设、基于市场化定价的基准费率形成机制、全行业风险数据库规划建设,以及保险电子化进程,都关系着市场化改革的成败与持续深化。这些都需要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适时和配套推出,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革的成败。
单鹏博士现就职于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地方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乃至保险集团公司均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如今我们共同致力于保险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创与建设。行业内部对于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和研究还是比较碎片化和零散的,近两年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需要我们边走边看,在疾步前行的过程中。始终需要我们回顾历程、仰望星空。本书站在行业角度,以费率市场化为主线,从经济学的理解到中国改革历史沿革,从全球经验到中国的实践路径,从“前端”的车险、寿险市场化改革到“后端”的“偿二代”和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帮我们系统梳理和描绘费率市场化的演进路线和认知画卷。相信这会启发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为我国保险改革与创新提供更富真知灼见、更具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 吴晓军
单鹏,1978年生,金融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现任职于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兼任全国金融青联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清华大学金融硕士行业导师。曾任中国保监会辽宁监管局办公室副主任、辽宁省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曾在中国保监会内参、《清华金融评论》、《保险研究》、《金融时报》、《中国保险报》等刊物发表文章三十余篇,组织编撰中国保险业《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组织我国人身保险伤残给付标准研究、发布和实施工作,负责建设和运营全国车险信息平台。
01 政府管制与市场决定的逻辑边界
1.1 费率管制的良好初衷
1.2 费率市场化的界定与争论
1.3 金融抑制与制度变迁
1.4 费率市场化的政策红利
1.5 保险市场与“供给侧改革”
02 国际保险费率市场化的道路与经验
2.1 多元化的美国保险费率管制
2.2 历史悠久的英国自由化监管体系
2.3 日本保险费率自由化及其付出的沉重代价
2.4 “汽车王国”与德国车险改革
2.5 基于国际经验的市场化改革“四要素”
03 “中国版”保险费率市场化
3.1 市场发展与监管模式的阶段性特征
3.2 重在市场化的费率形成机制
3.3 资产、负债的匹配与联动
04 “互联网+保险”的嬗变
4.1 百年传统经验的创新蜕变
4.2 发展掣肘与认知革命
4.3 互联网化与市场化是天然结合体
4.4 大数据技术助力市场定价
4.5 保险之于互联网金融风控的冷思考
05 寿险的金融属性与市场化改革
5.1 基于金融属性的市场化改革
5.2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费率抉择
5.3 保险保障功能发挥需要改革红利
5.4 分红保险在中国的异样生长
06 中国商业车险改革的漫长曲折道路
6.1 螺旋式的车险管理制度变迁
6.2 “有管理”的新改革与新挑战
6.3 “从车”因子的定价深化
6.4 基于车联网的车险变革
6.5 车险第三方比价平台的正负能量
07 “偿二代”对市场化风险的资本约束
7.1 从规模导向到风险导向
7.2 与国际接轨的三支柱监管框架
7.3 新兴市场特征和偿付能力管理
7.4 “偿二代”是市场化改革的创新动力与转型契机
08 面向未来的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
8.1 费率形成机制亟须顶层设计
8.2 独立的保险费率厘定机构
8.3 面向市场化的新型保险交易基础设施
8.4 大数据国家战略与行业基础数据平台搭建
参考文献
后记
专栏
专栏一:德国车辆风险等级评定体系
专栏二:英国公平人寿案例始末与启示
专栏三:国外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专栏四: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业务创新
专栏五:中国汽车零整比研究与发布
专栏六:全球UBI发展概览
专栏七:国际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发展趋势
专栏八: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保险共享机构简介
《保险费率市场化:全球经验与中国改革》:
本次改革向市场化费率形成机制迈出了历史性步伐,做了很多深层次的改革。一是改革保险金额确定方式。为解决此前热议的“高保低赔”问题,改革要求按照实际价值承保,改变以往承保金额确定方式,即车损险的保险金额按投保时机动车的实际价值协商确定。车辆实际价值参考新车购置价和行业参考折旧率。二是明确车损险代位求偿规则。如针对“高保低赔”问题,实行实际价值投保并允许保险公司与客户协商确定保额。针对“无责不赔”问题,重申车损险三种索赔方式供被保险人选择,正式推出了代位求偿及其业务规则,避免了因第三方怠于赔付而带来的消费者损失,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三是扩大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放开了预定附加费用率下限(上限为35%);规定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低于100%的保险公司,可以在示范条款基础上适当增加保险责任;鼓励在内控制度、公司治理、偿付能力、财务指标、数据基础和专业团队等方面符合要求的保险公司,根据自有数据独立拟定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四是改革纯风险保费模型及形成机制。南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下,组织行业力量开展费率测算工作,结合零整比首次推出车型定价模型,建立行业标准车型及纯风险保费库,并建立定期费率测算和调整机制。五是改革费率浮动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