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德国政府的发展援助政策,对德国发展援助政策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其历史发展轨迹、基本内容、机制、动力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书中在阐述德国发展援助政策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偏重国际政治分析视角,主要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等宏观角度分析和研究德国发展援助政策,注重战略、利益、动力、格局、效果等因素,把握其运
本书从德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外背景和政策宣示出发,通过“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危机与欧盟改革”“德国对美政策的调整”“乌克兰危机”五个实例,分析德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具体表现、成因及其影响。本书丰富了国内有关德国外交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视角,也为德国政府2013年以来的外交政策调整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成果,是我们
本书通过对德国政府各部、联邦议院、各大政党、德国国内社会机构以及德国亚洲政策对象国的有关材料的全面爬梳和解析,同时参考各类媒体的报道,对2013~2019年德国的亚洲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探讨。书中依据历年来的德国亚洲政策文件,对德国政府视野中的“亚洲”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德国眼中“亚洲”的具体范围,并解释了其变迁过程。
1944年到1946年是20世纪的转折年代,国际上冷战的疑云不断聚集,国内国共两党关系处于从合作到破裂的紧张状态。当此之时,美国政府先后派出的赫尔利和马歇尔两任特使在调处国共关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本书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的代表作,作者利用大量档案资料、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及其走向失败的原因,
本书在当前全球化、地区化、跨学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国际问题学科定位,使地区研究成为联结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重要层面和节点,地域无问东西南北,理论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区研究引领地区研究风气之先。本书依托云南大学特色鲜明的中国西南面向的地区和国别研究力量,同时这一研究面向的东南亚南亚正是中国周边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经
本书对百年来苏联/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深刻反思了其中东政策的得与失,揭秘其中东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探讨了这些政策背后的指导思想。书中有不少作者个人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是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访谈,颇具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相信本书有助于中文读者深入了解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的历史脉络、底层逻辑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柬埔寨皇家科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柬合作论坛于2019年12月6日-8日在柬埔寨暹粒举行,首届论坛以“中柬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共同成长”为主题,邀请中柬及东盟国家学者近百人出席,来自中、柬、新、泰、印(尼)等国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中柬政治和安全合作、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与交流三个主题发言和
本书在分析中国公共外交理念、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公共外交兴起和发展的历程,重点探讨了中国媒体公共外交、战略沟通公共外交和文化公共外交的运行模式与实践,并从目标、主体、渠道、路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公共外交的运行机制。中国公共外交发端于中国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对外宣传,伴随着新民外交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在以和合思想为
本书基于三位作者在联合国系统和有关国际机构任职20年以上的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发展趋势下国际组织对有国际胜任力人才的需求,以及适应大变局要求的全球治理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该具备的综合技能。本书涵盖了全球治理与中国的角色、新时期国际职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成功应聘与当好国际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