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
本书在当前全球化、地区化、跨学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国际问题学科定位,使地区研究成为联结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重要层面和节点,地域无问东西南北,理论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区研究引领地区研究风气之先。本书依托云南大学特色鲜明的中国西南面向的地区和国别研究力量,同时这一研究面向的东南亚南亚正是中国周边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经略的重点地区,其大量主题既具有显著的地区特性,也具有普遍的全球性意义。 |
卷首语 近年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崛起、华夏复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相随勃兴、俨然显学。与此同时,国际问题研究也出现了若干新趋势,在思想内容上更加多元化、政策化、区域化,在文本写作及其传播方面,则更显扁平化和数字化。面对多元复杂的世界以及宏大理论的沉寂,研究的多元化是势所必然。而政策化和区域化趋势,既是国际关系研究经世致用的特性使然,也是大变局下国际秩序演变的结果。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当今全球国际关系学的观照下,这一趋势也是积极的、必要的。 大体而言,地区研究或者区域国别研究是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维度和层次。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在学界同行的努力下,中国的地区研究早已是千舟竞发、百舸争流,其产出和传播都极为可观,所谓多元化、政策化、扁平化和数字化等趋势都非常显著。然而,我们或许也会注意到,在这般热闹喧哗的背后,也面临过于对标形势和政策而使研究问题过于集中、方法偏于单一的风险,扁平化写作和数字化传播则加剧了这种态势。长此以往,我们的地区研究不仅可能流于单调肤浅,而且甚至流失其根本和特性。很显然,作为迅速发展、走向全球的大国,我国的地区研究如果不能不断拓展深入以至丰厚宏远,那么,就不能有力支持我们志存高远的对外战略和政策,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两年多前,本刊在发刊词中即倡导新地区研究,强调地区研究的国际性、联系性和对象化,其实也就是要拓宽视野和领域,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且至关紧要的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学风和文风,首先对研究对象展开如实、客观的系统和深入研究。在当前的形势和环境下,这样做很是紧迫、很有必要,但要做好做强、行稳致远,却绝非易事。两三年来,本刊从主题遴选、栏目设置到策划组稿,也是勉力为之。 机缘巧合,本期的主题和栏目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上述顾虑、延展了我们一以贯之的风格,也即...... |
卢光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澜湄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云南大学东陆学者。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外交研究会副秘书长;澜沧江湄公河创新智库副理事长。2003-200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经济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EAI)做访问研究员,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做访问学者。2015年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RSIS)高级访问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周边外交、东南亚国际关系、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主要著作有《缅甸政治经济转型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中国与大陆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研究》《地缘政治视野下的西南周边安全与区域合作》《地区主义与东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副主编,2011年至今)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评论文章多篇。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
颜色革命衰退的路径与机制 基于后苏联空间11个国家的定性比较分析 曾向红 张峻溯 海合会的发展困境及未来走势 赵跃晨 利益和身份之争:伊朗对阿塞拜疆的政策 王晋 伊核危机、国际制裁背景下的伊朗国防经济 马玉婷 马润 泰国保王派的政治社会动员及其政治影响 沈圆圆 孔建勋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日在泰国工业园区发展比较 谢木兰 邹春萌 中泰榴莲贸易与泰国榴莲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余海秋 21世纪以来中国缅甸研究的进展 马思妍 泰学研究在美国 查尔斯·F.凯斯(金杰 译 马庆凯 审校) Abstracts 《云大地区研究》注释体例 《云大地区研究》征稿启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