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历史著作史》(第四卷)主要叙述了公元1800—1945年间全球史学思想的发展情况,采取了将西欧作为“震中”逐步向外波及的叙述方式,目标在于为读者提供更完整的史学思想发展的谱系和画面。本书的前两编讨论了欧洲史学的发展轨迹,从19世纪历史学在欧洲的诞生开始着手逐一细致地梳理了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
本书系《牛津历史书写史》丛书的第三卷(也是丛书中第四本正式出版发行的单卷),弥合了前两卷(涵盖古代和通常被称为“中世纪”的历史阶段,当然后者对于南亚和伊斯兰教文明而言略有问题)与第四、五卷之间的鸿沟,后者主要涉及现当代阶段。本书包括的大约四个世纪,涵盖了一个巨大变化的时期,包括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
《牛津历史著作史》是一套五卷本的,由众多世界一流学者合作编撰的史学巨著,以编年的体例,全方位地叙述评论了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著作撰写、流传的历史。本卷(第五卷:1945年至今)论述了1945年以来历史著作涉及的各个理论问题、各专题史(世界历史、全球经济史、性别史、环境史、科技史等),各国家-地区史,特别关注各
本书内容讲述:民族志研究大量依赖的是匿名的信息源。研究结果往往只是由研究者报告,而读者无法看到原始数据。作者作为一名法学家、庭审辩护专家和法务伦理学者,对民族志研究中的证据问题提出了系统性质疑。作者研读了大量民族志作品,评估了民族志作品中证据的使用(包括证据的来源、收集过程、呈现方式、可靠性等方面),并将其与法务实践中
本书从不同主题切入,介绍农耕时代开始后人类创造出的诸多古老文明。涵盖了古老的四大文明以及古希腊等重要的欧洲文明。以丰富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来呈现重要的世界历史大事件。另外还扩展介绍了游牧民的生活、不同国家的神话等内容。还原各种历史场景,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畅游,探索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世界古代文明。
本书讲述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还有古希腊、古印度和古玛雅的故事。性格迥异的皇帝、美丽神秘的女王、充满个性的哲学家、热爱旅行的智者、聪明的发明家、有趣的文学家,他们的故事正在古代文明的世界中上演。
特洛伊战争以后,希腊世界才开始了各自城邦和民族的发展,并形成了不同城邦的不同个性。即使是同一民族建立的不同城邦也会迥然相异。当希波战争中希腊人取得了最终胜利,维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希腊文明,并由此开启了西方文明的起源。本书是作者张龚对古希腊历史继续研读及思考的成果,尤其是对雅典城邦起源、行政制度形成与成熟及变质进行了文本考
本书的考察对象是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大区的首府巴勒莫。在12世纪前后,这座城市是地中海世界的中心,与欧洲、非洲、亚洲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同时期欧亚大陆上的许多城市都有可比性。本书以巴勒莫为中心,突破以往局限于西欧的城市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这座中世纪的“全球城市”,并且将其与地中海周边城市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城市做
《全球史概论》为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为历史学院全球史专业研究生的教学需要而编纂的全球史教材。20世纪晚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相关问题引起了历史学者的关注,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新的历史研究领域全球史。全球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关注跨国家、跨地区的历史现象,包括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物种
《西学研究》第四辑延续之前第三辑的风格,以西方古代史尤其是中世纪史原始史料的翻译、评注为主,辅以少量研究论文及若干书评,并新设讲座纪要栏目。本辑共收录史料及其译文七篇,史料包括希腊文三篇,拉丁文四篇,既有传世文献,也有出土铭文,并跨越多个时段与地域,从希腊化时代、古代晚期的地中海世界到中世纪早期的西欧与拜占庭。除译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