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寒地野生大豆资源图鉴》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的分布概况和中国野生大豆考察概况。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寒地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方法以及寒地野生大豆分布的地理和生态类型特点。第三部分为《中国寒地野生大豆资源图鉴》的核心部分,本部分根据寒地野生大豆生境特征按6个积温带和8个土壤类型进行归类整理,筛选不同生态
为了更好地促进饲料产业结构调整,普及构树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构树栽培及饲用技术》作者沈世华和邓华平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构树栽培及饲用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全书共分9个章节,包括概述、构树生物学特性、构树种苗繁育技术、构树容器育苗技术、构树丰产栽培技术、构树病虫害防治、构树采收与加工、构树饲料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和
《慈杂系列抗虫棉》共分八章,约18万字,它既是慈杂系列抗虫棉选育的学术著作,具有较强的学术性、科学性,同时也是一部科普读物。本书以自身研究实践为基础,阐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概况(第1章)、慈杂系列抗虫棉品种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第2~5章),详细介绍了抗虫棉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套种模式与制种技术(第6~8章),实用性强、易操作
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中药农业应运而生,中药材生产作为一种特色产业受到各产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中药材人工栽培、基地建设发展迅速,出现不少中药材规模种植区和中药材产业乡、产业县等,中药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成为药材生产的主要形式,专业合作社、新型药农、基地公司、药企等成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与种质基础(1923-2005)》在简述中国大豆育种进展的基础上,汇集整理了1923—2005年中国育成的1300个大豆品种的地理来源、特征特性及其系谱;追溯了其祖先亲本的地理来源、特征特性及由其衍生品种的系谱树:分析了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特点、细胞核和细胞质家族、遗传基础、直接亲本类型及其地理
亚麻籽是全球第七大油料作物,是一种营养成分高、黏度大、吸水性强、乳化效果好的天然植物胶,可在食品、化工、高档化妆品等领域作为增稠剂、黏合剂、乳化剂和发泡剂使用。《亚麻籽深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概述、亚麻籽油制备技术、亚麻籽油功能产品的开发、亚麻蛋白的开发与利用、亚麻籽胶的开发与利用、亚麻木脂素的开发与利用、亚麻籽的脱毒、亚
本书选择在湘西分布广、药用品质优且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24种特色药用植物,对每个种类的分布、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初加工等方面作了详细、具体的介绍。并对各种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情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本书既可作为中药种植企业或专业户的生产指导书,也可供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药食同源、食疗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由于条件所限,大多药膳都以干陈之品入膳,但干陈之品口感差,枯而无味。而鲜药入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菜品的鲜味和美味。大部分鲜药含有大量的活性酶和挥发油,有效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而如今中药市场混乱,让大家担心买到“黑心药“。本书针对以上两点,精选了60余种功效显著、使
杨生超主编的《名贵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在阐述了三七当前种植现状、产业发展未来和挑战等种植业宏观认识后,对药用植物三七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述了三七各个栽培环节的技术要点,包括三七产地环境与选地、三七留种和育苗、商品三七栽培、三七采收与初加工。同时,考虑到当前三七种植中病虫害的严重性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秉承“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创新理念,转变科研发展方式,成功开创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服务“三农”为一体的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了加快普及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组织省内农业专家,在认真总结论证的基础上,将最新农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