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1900-1942年的华北乡村作了详细的个案研究。作者力图打通历史学与社会学的间隔,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等新概念,且详细论证了国家权力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诸如商业团体、经纪人、庙会组织、宗教、神话及象征性资源等)来深入社会底层的。
1127年,金军攻陷宋都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和三千余近支宗室,徽宗之子赵构在杭州重建宋朝,他死后帝位回到了匡胤子孙手里。流落到南方的宗室继续得到政府的特权和照顾,但却获得了应举、做官的自由,逐渐融入士大夫阶层,个中佼佼甚至官至宰相。1279年,宋朝灭亡,赵氏三兄弟后裔作为宗室的历史宣告结束,作为宗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物质文史,也是—部视角独特的妇女史。本书反对以西方的“科学”标准评估中国传统社会的科技成就,然后得出“中国为什么未能产生现代化的若干答案。它力主将科技看做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的物质形式,并采取这样一种视角考察了宋代至清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技术”,从家庭空间与生活、女性的纺织生产、女
本书运用心态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民国时期的档案出发,重点研究了抗战时期福建崇安县台湾籍民的聚居缘由,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心态变化。本研究认为,“亚细亚孤儿”意识确实是存在的,崇安县的台湾籍民就是主要的历史原型,但他们多数人最终克服了迷惘、失落的“孤儿”心态,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台湾义勇队的抗日活动,并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本书分为
反经(全4册)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后改名国藩,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是清朝官场中的杰出人物,他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有功,被清廷封赏一等侯爵。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曾国藩还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国藩学
科举,始于605年的隋朝,发展并成熟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废除,历经一千三百年,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 关于科举的功过是非,历来雾里看花、莫衷一是。然而,科举制度在华夏大地绵延了十三个世纪之久,自然有它赖以存在的道理,今天,把科举放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更应理智地审视这一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
《清实录科举史料汇编》以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清实录》为底本,对其中有关清代科举制度的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汇编。全书不仅涵盖了清代科举制度,还包含了学政的任命与调动、新式学堂与同文馆的具体情况等一系列与清代科举有密切关系的内容。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纂述范围,上起原始社会,下限则大致划在1840年,即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史的终结点。以总共八章的篇幅,对中国历代的王权和皇权的发生发展、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军队和军事制度、法律与监察制度以及官吏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政治制度一般是指国家政权的组成方式,即政体。一定的政体总是以一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