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影响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的各种因素以及决策过程的考察,从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视角,以具体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各类因素如何在其重大对外政策决策中起作用,同时考察参与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各机构的作用和决策机制化建设情况,以及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特点,进而评价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
亚洲国际格局在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该地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通过不懈努力,不仅获得独立,而且走上了发展民族国家的道路。新中国、美国、苏联等成为影响该地区局势的大国。在持续近40年的亚洲冷战期间,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冷战时期美国东南亚政策研究)成果,主要关注20世纪
《金印国家群的时代东亚世界与弥生社会》,通过大量的考古学证据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从东亚地区的宏观视野研究了日本弥生时代稻作技术体系的建立、定居生活的发生、社会的阶层化、区域性中心的出现、日本列岛与汉王朝之间的交流和关系,以及日本早期国家的出现等问题,是当前世界考古学倡导的在全球史观下研究地区考古学的一个典型案例。本书
本书从文化外交的相关理论阐述德国文化外交的战略,重点叙述了德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主要政策、主要手段、核心重点、非核心部分、障碍和趋势。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倡导成立和参与的*个国际区域性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上合组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中国参与这一进程,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规划,为此需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书以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合作为视角,对上合组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内涵、经济意义、战略意义、发
《中国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政治局部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发展在2017~2018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重塑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力量和合作典范。《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发展报告(2017~20182019)》从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视角,分经济贸易、社会文化、国际关系三个领域阐述了中国与安哥拉、
迈克尔·马辛在《纽约书评》撰文指出:“自《外交事务》杂志1993年发表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以来,没有一篇学术文章像这篇这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篇文章就是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于2006年3月发表在《伦敦书评》上的《以色列游说集团》。它研究了美国蕞忌讳的问题之一: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
本书是中外知名外交专家、学者贾庆国、苏格、崔立如、黄仁伟等对中国外交新变化、新应对、新实践的深刻思考,通俗表达。 专家学者聚焦中美关系、双边外交、中国主场外交等几个领域中的重要模块,从历史、现实等不同角度理性观察中国外交政策,在中美关系和一带一路等话题上既保留了历史纵深感,又体现了学者的时代关切。本书既是新时代中国外交
自2013年以来,网络政治逐渐成为中美关系*重要、*敏感的议题之一,网络和政治的结合正在从低级政治向高级政治发展。在此背景下,本书围绕四个主题(网络政治与国际关系结合的理论思辨、中美关系中网络政治重要议题、中美网络政治的主要影响因素、中美网络政治的未来走向)展开探究,旨在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中美关系中的网络政治问题。通
本书为三亚公共外交研究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及相关驻华使馆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国家公共外交论坛专家学者提交的报告辑而成。收录论坛讲话及学者文章40余篇,探讨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与沿线各国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彼此间市场、行业间的融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对外传播好一带一路倡议,公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