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区域国别研究的视角,全面考察了法国社会的特征。内容覆盖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教育体系、职业精神、文化政策。这些关乎法国社会运行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从本质上反映了对等级的依恋和对平等的追求。这一看似矛盾的社会生活方式背后却有着统一的文化逻辑:高贵与低贱的对立。这一基本文化特征也贯穿法国文学的创作实践,《追忆似水
本书关注的是1945年至1975年法国“黄金/辉煌三十年”时期农村转型的历史。第一章,阐述了战后法国经济的激进现代化,如何使农民离开村庄,去寻找城市生活中的就业、物质舒适和更广阔的视野。第二章,追溯了农村第二居所的房地产市场的出现。第三章,讲述了在农村人口外流的地区的年轻人。一些人继续务农或找到其他谋生方式,成为逐渐融
本书是关于联邦制起源的政治学著作。德国和意大利在国家统一之前,有着非常相似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权力结构的条件,但德国最终建成联邦制国家,而意大利则成为单一制国家。为解答怎样的国家能建成联邦制的问题,本书追溯了德国和意大利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多层次因素,既讨论了政治领导人的雄心壮志,也分析了政治体制的延续性在构建国家时造成的
本书通过对过去三十年欧洲社会政治的观察描述与研究分析,相对完整地呈现出欧洲发展演进的基本概况。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不管是欧洲各国还是对欧盟整体而言,分歧和危机都在不断叠加,质疑欧洲一体化的声音也更加响亮,英国更是采取了脱欧行动。如此一来,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变局与危机中越发凸显。本书从“变局与危机““问
本书收录了欧洲观察室栏目的部分文章。欧洲观察室是由上海欧洲学会与澎湃新闻外交学人合作推出的专栏,自2017年初开始创办,已走过7个年头。栏目邀请上海及国内外欧洲研究专家学者,集合欧洲一体化与国别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多种视角,对欧洲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多维、深入、前瞻的观察解读。本书选取的40篇精彩论述,通过对话、专论等
1660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亲政在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这至关重要的百余年中,旧制由盛转衰,启蒙熠熠生辉,公共领域兴起,民族国家登场。在本书中,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蒂莫西C.W.布莱宁探讨了改变18世纪欧洲权力格局的文化革命。漫长的一个多世纪中,王公贵族以古典方正的建筑、光辉崇高的绘画、庄严肃穆的
巴黎是法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代表了法国的财富和实力,它吸引了外省人和其他移民的涌入,使这个城市的人口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能充分体现社会差异和不同的世界文化。巴黎不应仅仅是有钱人的生活舞台,它的社会结构应是均衡的,否则会加剧社会不平等。本书旨在体现这种社会丰富性,启发读者理解这个充满生机但受到财富威胁的世界。两位社会学家为
《伦敦血色历史》深入探讨了伦敦自罗马时代以来的悠久历史,广泛涉及这座大都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文中讲述了罗马时代伦敦建城,中世纪的战乱和公开处决,17世纪的瘟疫和火灾,18世纪的消费、享乐和金融危机以及从古至今各种暴力犯罪和恐怖事件。这本书配有180多幅彩色和黑白插图,揭示了伦敦底层社会生活的亮点和上流社会的堕落,
提到巴黎,人们总会首先想到优雅的林荫大道,波西米亚艺术家和咖啡馆,而本书讲述的是这座光明之城的另一面——暴乱和革命、肮脏和瘟疫、战争和宗教迫害的故事。从罗马时代的高卢古城,到2015年的恐怖袭击,本书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巴黎的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生活。巴黎在历史上曾被维京人洗劫,被普鲁士人攻击,被德国纳粹占领;这里是15
本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组织编撰,共三卷。全书由俄东所所长孙壮志总主编,政治卷由俄东所副所长庞大鹏研究员主编并主笔,经济卷由俄东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徐坡岭研究员主编并主笔,外交卷由俄东所外交研究室主任柳丰华研究员主编并主笔,全面总结和分析了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三十年的转型与发展情况。三卷体例一致,在回顾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