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征续编》,日本村井椿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52:药征续编》是对吉益东洞《药征》的补充与完善。《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52:药征续编》分为卷之上、卷之下、附录三部分。卷之上、卷之下考征仲景方常用药物,包括赤石脂、栝楼根、蜀漆、生姜、桃仁、巴豆、蜜、虫、虻虫、阿胶十品;附录则对78种非常用药物做了归纳和整理。本次整理以日本宽政八年(1796)刻本为底本。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开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继承与创新并重,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2003-2010年,国家财政多次立项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针对性中医药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设立全国唯一的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影印抢救濒危珍本、孤本中医古籍1640余种;整理发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遴选351种孤本收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影印出版;开展了海外中医古籍目录调研和孤本回归工作,收集了11个国家和2个地区137个图书馆的240余种书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现状,确定国内失传的中医药古籍共有220种,复制出版海外所藏中医药古籍133种。2010年,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资助整理40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着眼于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和研究机构建设,培养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后备人才,全面提高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
在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专家组负责项目指导、咨询、质量把关,项目办公室负责实施过程的统筹协调。专家组成员对古籍整理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有的专家从事古籍整理研究长达70余年,深知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履行职责认真务实。专家组从书目确定、版本选择、点校、注释等各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指导。
卷之上
赤石脂
栝楼根
蜀漆
生姜
卷之下
桃仁
巴豆
蜜
廑虫
虻虫
阿胶
附录
粳米
小麦
大麦
粉
赤小豆
胶饴
酒
醇酒
清酒
法醋
苦酒
美酒醯
白酒
浆水
清浆水
白饮
饮
暖水
沸汤
麻沸汤
鸡子白
鸡子黄
鸡屎白
马通汁
猪膏
猪脂
猪肤
猪胆
獭肝
羊胆
羊肉
蜘蛛
蛴螬
白鱼
衣中白鱼
文蛤
雄黄
矾石
戎盐
云母
禹余粮
代赭石
真朱
黄丹
白粉
黄土
苦参
狼牙
蒲灰
苇茎
知母
麦门冬
蛇床子
麻子仁
土瓜根
干苏叶
葱白
败酱
瓜子
瓜瓣
荛花
瞿麦
薯蓣
商陆
海藻
葵子
干漆
皂荚
蜀椒
椒目
乌梅
秦皮
檗皮
山茱萸
柏叶
竹叶
竹茹
乱发
人尿
校注后记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52:药征续编》:
桃仁
主治瘀血,少腹满痛,故兼治肠痈,及妇人经水不利。
考征
桃仁承气汤证日:少腹急结。
大黄牡丹皮汤证日:少腹肿痞。
苇茎汤,证不具。
上三方,桃仁各五十枚。
下瘀血汤证日:产妇腹痛。又曰:经水不利。
上一方,桃仁三十枚。
大廑虫丸证日:腹满。
上一方,桃仁一升。
抵当丸证日:少腹满。
上一方,桃仁二十五枚。
抵当汤证日:少腹当硬满。又日:妇人经水不利下。
上一方,桃仁二十枚。
桂枝茯苓丸,证不具。
上一方,桃仁诸药等分。
据此诸方,则桃仁主治瘀血急结、少腹满痛明矣。凡毒结于少腹,则小便不利,或如淋。其如此者,后必有脓自下。或泻血者,或妇人经水不利者,是又脐下久瘀血之所致也。
互考
桃仁承气汤证日: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此似无医治所预也,岂非自愈之证乎?虽然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虽其血自下,亦是少腹急结证也。若或有前证,而血不自下,少腹急结者,亦宜与此方攻之。犹产后血不自下,瘀热上冲,少腹急结者。夫急结者,必满痛,是桃仁五十枚所主也。故云:服汤已,其血必自下,大便微利则愈。然则桃仁治少腹急结满痛明矣。后世医者,未见其血自下,而但见少腹急结,以为热结膀胱,岂不想象之治乎?余故日:热结膀胱四字,后人妄添可知焉。下者愈,《脉经》作下之则愈,为是。
大黄牡丹皮汤,后世以为治肠痈之方。虽然此方岂唯治肠痈矣乎?凡治诸疡脓未成者。苟脓已成者,非此方之所治也。至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其脉迟紧者,则此方之所治也。如彼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证,此为肠痈表证也,是非此方之所治也。若有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其脉迟紧证,则不问其肠痈也否,又不问其瘀血也否,宜与此方。何以不问其肠痈也否,又不问其瘀血也否,而与此方乎?日:观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证,而后宜与此方,况于其脉迟紧者乎?故方证相对,则血必自下。若其脉洪数,则脓已成,非此方之所宜也。是所谓观其脉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