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经典:梁衡散文精选》收录了梁衡的散文作品。
《名家散文经典:梁衡散文精选》收录了《奉献给死者的艺术》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这热辣辣的生命之美》《武侯祠前的沉思》《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草原八月末》《佩莱斯王宫记》《试着病了一回》《与朴老缘结钓鱼台》《在美国说钱》《九华山悟佛》《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读柳永》《读韩愈》《跨越百年的美丽》《书与人的随想》等作品。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山还是那座山
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百年革命·三封家书
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
同机遇难。
松柏中有一组男女雕像吸引了我。不用说这是一个合葬墓了,令人吃惊的是两人全是裸体。男子略向前俯身,依在一石上,右臂弯回,手中握着一柄铁锤;女子偎在他的身后,手执一条轻纱,款款地飘在背后。两人都目视前方,但我切实地感到他们的心是那样的相连相通,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最纯真大方的爱是用不着一点遮掩的。原来这对夫妻,男的是一位雕刻家,女的是一位芭蕾舞演员,都是搞艺术的。我想这组作为墓碑的石雕一定是他们生前设计好,嘱后人这样创作的。试想以传统的观念谁愿在自己的墓前留一个裸体像呢?又有谁敢将自己的亲友雕成一个裸体立于墓上呢?但艺术家自有艺术家的思考。世间虽有山水的磅礴、花草的艳丽,但哪一种美能比得上人体蕴藏的灵感呢?而这种人类的共性之美,并不是随便哪一个形象都可表达的,只有那些个别的极富外美条件的人体才可充分表现这种内蕴的美感。这两位艺术家,一个终生为人们塑造这种能表达内蕴之美的外形,另一个则所幸天地钟秀其身,就矢志以自己美的外形去表现人类美的灵魂。总之,他们一生都沉浸在对人体美的追求、创造中。正当他们的事业处于顶峰之时,突然上帝要召他们而去,这是多大的遗憾啊。
我好像听见他们在弥留之际请求上帝答应他们再给世上留下点东西。上帝说只许一件,这就是墓碑。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的一生浓缩在这块石头上。他们要将自己美丽的躯体展示在这里,用这力、这柔、这情,留给后人永恒的美。什么才能久而不朽呢?石头。什么才能跨越生命的“代沟”,无言地表达感情与思想呢?艺术。于是这石头的艺术便成了死者与生者在墓前吻别的信物。
当匆匆的一小时参观行将结束的时候,我没忘记这普通公墓里还有一位不普通的人物一一赫鲁晓夫。
他的墓在公墓前后大院之间的甬道旁,占地不大。我没想到这样一个曾身为超级大国一号领袖的人物,死后却屈身路旁。当他和光明一别之时,就来这里与民同乐了。而他的墓碑从艺术角度说也真有个性。那是由三个黑白方格相扣而成的石雕,在最上一格中放着赫鲁晓夫的人头雕像。赫在位时的一件惊世之举就是将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而他现在却被置于公墓堆中。历史人物的功过且由历史学家去评说,但艺术家自有自己的见解。据说,这个墓碑的设计者曾受过赫鲁晓夫的批评,但他并不从个人好恶出发,客观地认为赫这个人是功过参半,所以就用黑白两色夹一人头,而赫的家属也接受了这个方案。我站在那里有好一会儿,端详着这件艺术家送给政治家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