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食材养生宝典:野菜》:
话说荠菜
荠菜又称菱角菜、护生草等,为十字花科野生蔬菜,以嫩叶供食。原产于中国,野生于田埂、草地、野林、路边、庭园等处,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区,后遍布于世界温带地区。荠菜为1或2年生草本植物,花果期3~5月。全草可入药,3~5月采挖全草,除去泥沙,鲜用或晒干。荠菜是一种最早返青的报春野菜,春雨细霏,百草竞生,嫩柔的荠菜在田埂、溪边、庭院里萌芽丛生,采摘嫩叶当菜食用。
【历史概述】
荠菜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味道鲜美的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的《尔雅》中就有用荠菜“作菹及羹”的记载。
荠菜还与我国民间一些传统习俗联系起来,据明代文人田汝成所撰的《西湖游览志》中记载“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语云:“三春戴莽花,桃李羞繁华。”清代文人顾禄在所著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清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
农历三月三,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称“上巳节”,是一个祈求除去凶疾的日子。我国江南一带有“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传统习俗。每逢阳春三月,荠菜开花时节,人们踏青采荠菜,男女戴上荠菜花祈求除去凶疾。又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所以当时人们还把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成一束,放入鸡蛋、红枣、生姜一起煮,剥蛋喝汤,既可沾上一点财气,又能防病强身。
时至今日,在我国某些地方仍然流行着三月三的一些传统饮食习俗,如湖南郴州地区,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荠菜煮鸡蛋,尤其一定要用荠菜煮鸡蛋给小孩吃,不但可以预防春瘟,而且可使小孩身体长得结实不易生病。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开始栽培荠菜,至今已有9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荠菜耐寒性强,高产稳产,所以荠菜生产发展很快,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引种栽培。
【诗文欣赏】
荠菜味道极为鲜美,历来为人们所喜食。古代文人墨客咏荠菜的诗句不少。
晋代文人夏侯湛在《荠赋》中云:“见芳荠之时生,被畦畴而独繁;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写出了荠菜不畏严寒的生长特点。
宋代文人陈达叟在《甘荠赞》中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天生此物,为山居赐。”其实荠菜不仅以“甘”著称,而且以味鲜美盖于诸蔬。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最爱食荠菜,在他的眼里,荠菜之鲜美比羔豚还要胜过一筹,“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
他还专门写了一首《食荠》诗来赞美荠菜:“采来珍蔬不待畦,中原正味压莼丝。挑根择叶无虚日,直到花开如雪时。”
清代画家郑板桥吟诗云:“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可见荠菜是时令佳蔬,不可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