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员工培训教材通常比较注重理论体系,它们一般在介绍完培训的目的、意义、作用后就开始介绍培训的体系建设,然后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以及培训评估一步步展开来讲。然而,本书却非常不同。
本书的编写团队成员大多有在企业从事员工培训工作的经验,是根据在企业多年的培训工作经验积累来展开本书的撰写的,是典型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本教材。编者是以企业培养新入职的培训助理或培训专员的流程作为主线来组织教材内容,适于高等院校培养在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
在一个培训体系完善的企业,一名新入职的培训助理或培训专员一般先从基础的培训实施工作做起。新人往往先负责处理一些基础的行政事务,比如发放培训通知、安排培训的场地和交通、安排培训师和学员的食宿,以及培训签到表、评估表、考试试卷的复印,事后培训数据的统计等。等新人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管理风格、企业管理制度等了解后,企业对新人的培养就进入第二个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企业开始培养新人做培训师。在这个阶段,新人首先要学习演讲与表达技巧,随后才学习课程设计、培训活动及游戏的设计等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往往会首先把新员工入职培训中的“企业概况”“企业文化”等主题的课程交给新人练兵。当做培训师有了一定的经验后,“新人们”往往获得了一定的口碑,经验也变得丰富起来,这时候他们可能就开始涉及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和其他培训管理工作。
如果发展得顺利,他们随后还会进入第三阶段:学习如何进行培训(项目)管理和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在某些职能角色齐全的公司,这部分内容很有可能是培训主管级别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工作任务。
本书就是围绕着企业实际培养一位新入职的企业培训专业人员的流程而组织设计内容的。对应上述三个阶段,全书分为三个篇章:基础篇、提升篇、精进篇。通过一个个的任务,使进入该细分领域的新人循序渐进掌握必要的技能和一些必要的知识点。本书本着“技能为主,知识够用”的原则进行编写,其中的案例基本来自编写团队成员们的亲身经历,实操性和借鉴性非常强。
当学员们通过一个个的案例,学到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发现自己处于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对员工培训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处理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当然,每个企业的特点不一样,有些小型企业由于内部分工的问题,从事员工培训的新人可能一入职就面临更大的挑战,其培养和发展的路径未必和本书所侧重的大中型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式完全一致,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所在区域企业的特点对本书内容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此外,编者根据多年的企业员工培训经验和高校“员工培训”课程的教学经验认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讲授基本的入职培训课程的能力非常重要,这是他们未来成为培训助理或培训专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所以,对于本书“提升篇培训师的培养”下“模块一培训师养成之道”下的“任务 4 上台做培训师”编者给予了特别的重视。编者建议教师们对这项任务多预留一点时间,确保每个学生至少能有一次真正上台做培训师的机会。在编者的实践中,通常将整个学期课时约 1/3的时间用在学生完成这项任务上。在台上学生练习培训师技巧时,台下的学生一同参与角色扮演,扮成“刚入职、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新员工”配合台上的“培训师”,同时也可以配合教学要求,对台上的“培训师”设置重重障碍,激发台上培训师使用互动、控场、激发学员参与、应对学员挑战等技巧,帮助台上的“培训师”成长。更重要的是,教师们还可要求台下的学生们仔细观察台上“培训师”的表现,在台上的“培训师”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师”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使学生们真正在演练、观察、应用、评价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在讲授该课程的多年实践中,编者很真切地看到这个练习对学生成长的帮助及其所获得的收获,看到他们一点点地蜕变。所以,编者强烈将此方法推荐给大家。
由于各个学校的课时、课程设置的差异,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对各种练习进行必要的整合和调整。编者也非常期望听到各方的反馈和建议。真诚地期望在大家的帮助下,本书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变得更强。
本书的基础篇“培训实施”由张义先老师编写,提升篇中模块一“培训师养成之道”和模块三“培训师队伍建设”由倪春丽老师编写,提升篇模块二“培训课程设计”和精进篇模块二“培训评估”由喻玉峰老师编写,精进篇模块一“培训项目设计”由钟卫民老师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意见和建议请发至电子邮件 ROBIN96@sohu.com。对于您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必将回复,并且对您的关注和反馈不胜感激。
编 者本书内容的结构设计.学习目标列出了本章的学习目标,帮助读者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学习。
.知识结构图生动的图片有效帮助读者一览全貌,加深记忆和理解,利于分块自学。
.给出任务 .任务完成前的学习 .任务完成的思路及解决方案上述三个步骤将任务、知识、技能很好地整合,帮助读者高效地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在任务的选择上也设计了工作实践中*为实用的内容,通过实际场景的再现、“接地气”的工作任务,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很真实的工作氛围,实现“在工作中”学习。
.图表案例丰富来源于实践的案例、提炼后的图表、精练直观的表达均有助于读者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后的“任务实践”更进一步地强化了读者对知识技能的应用。
本书内容的结构设计.发展趋势与挑战“发展趋势”帮助读者了解行业**的动向,“挑战”帮助读者有准备地、理性地面对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习小结帮助读者重新回顾全篇内容,将各学习要点串接起来。
前言 本书内容的结构设计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发展史1
基础篇
学习目标 6
知识结构图 6
任务导入 6
任务 1培训通知书的写作 8
任务 1完成前的学习 8
一、培训前的沟通与协调 8
二、培训通知书包含的内容和发放渠道 9
任务 1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9
一、思路 9
二、解决方案 9
任务 2员工培训申请表的设计 10
任务 2完成前的学习 10
一、培训文书与资料准备 10
二、培训的后勤准备 12
任务 2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3
一、思路 13 二、解决方案 13
任务 3培训准备工作核对清单和场地布置图的设计 14
任务 3完成前的学习 14
一、培训场地选择的要点 14
二、培训教具与设备 18
任务 3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21
一、思路 21 二、解决方案 21
任务 4培训工作及职责安排表的编写 22
培 训 实 施
任务 4完成前的学习 23
一、安全工作 23
二、培训过程中的助教 23
三、培训过程中的工作安排及职责明确 23
任务 4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23
一、思路23 二、解决方案 24
任务 5培训总结的撰写 24
任务 5完成前的学习 24
一、结算费用并核算 24
二、清点各种耗材的存量25
三、培训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5
四、撰写培训总结的重要性及其包含内容 25
五、培训数据的统计汇总25 任务 5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25
一、思路25
二、解决方案 26
知识延伸27
一、年度培训总结27
二、常用培训实施工具 29
发展趋势与挑战29
一、发展趋势 29
二、挑战30
学习小结30
任务实践30
提升篇 培训师的培养
模块一培训师养成之道 34
学习目标34 知识结构图 34
任务导入35
任务 1说说培训师是何方神圣 36
任务 1完成前的学习 36
一、培训师的 6种角色 36
二、认识内、外部培训师37
三、培训师的岗位职责 38
四、成为培训师的基本条件38
五、培训师的关键能力 39
任务 1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41
一、思路41
二、解决方案 41
任务 2打造专业形象 42
任务 2完成前的学习 42
一、基本要求 43
二、高级技巧 44
任务 2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44
一、思路44
二、解决方案 45
任务 3修炼表达功力 45
任务 3完成前的学习 45
一、语言表达——培训师的基本功 45
二、非语言表达——举手投足的专业本色 49
任务 3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52
一、思路52
二、解决方案 52
任务 4上台做培训师 53
任务 4完成前的学习 54
一、培训前的准备——万无一失 54
二、培训的实施— —凤头猪肚豹尾55
任务 4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61
一、思路61
二、解决方案 61
知识延伸62
发展趋势与挑战64
一、发展趋势 64
二、挑战 65
学习小结 65
任务实践 65
模块二培训课程设计 67
学习目标 67
知识结构图 67
任务导入 68
任务 1培训目标的设定 70
任务 1完成前的学习 70
一、设定培训目标的意义 71
二、培训目标的三个领域 71
三、培训目标的确立步骤及撰写方法 72
任务 1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74
一、思路 74
二、解决方案 74
任务 2培训课程简介的设计 74
任务 2完成前的学习 74
一、系统图 75
二、鱼刺图 76
三、流程图 76
任务 2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77
一、思路 77
二、解决方案 78
课程简介 80
任务 3培训课程日程表的撰写 81
任务 3完成前的学习 81
一、时间线 81
二、内容线 81
三、方法线 82
四、目标线 83
五、辅助线 83
任务 3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83
一、思路 83
二、解决方案 84
任务 4 PPT课件的设计 85
任务 4完成前的学习 85
一、模板 85
二、一般选用的字体字号 86
三、颜色 87
四、图表 87
五、图片 88
六、声音 89
七、动态效果 89
八、制作 PPT音像文稿的注意事项 90
任务 4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90
一、思路 90
二、解决方案 92
任务 5培训课程资料包的制作 92
任务 5完成前的学习 92
一、培训课程资料包 92
二、培训师手册 92
三、学员手册 93
任务 5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93
一、思路 93
二、解决方案 93
知识延伸 93
一、思维导图在课程设计方面的应用 93
二、PPT课件设计 95
发展趋势与挑战 96
一、发展趋势 96
二、挑战 97
学习小结 97
任务实践 97
模块三培训师队伍建设 99
学习目标 99
知识结构图 99
任务导入 100
任务 1撰写内部培训师招募公告 103
任务 1完成前的学习 103
一、选拔范围 103
二、选拔标准 104
三、选拔程序 105
任务 1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08
一、思路 108
二、解决方案 109
任务 2培训内部培训师 109
任务 2完成前的学习 109
一、培训内容 109
二、培训方式 110
任务 2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11
一、思路 111
二、解决方案 111
任务 3制定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 112
任务 3完成前的学习 112
一、内部培训师的考核 112
二、内部培训师的激励 113
三、内部培训师制度建设 114
任务 3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15
一、思路 115
二、解决方案 115
任务 4寻找外部培训资源 117
任务 4完成前的学习 117
一、外部培训合作机构选择 117
二、外聘培训师的选择与管理 118
任务 4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20
一、思路 120
二、解决方案 120
知识延伸 121
一、经理人作为培训资源 121
二、组建员工互助学习小组 122
发展趋势与挑战 122
一、发展趋势 122
二、挑战 123
学习小结 123
任务实践123
精进篇 培训项目管理
模块一培训项目设计
128知识结构图 128
任务导入 129
学习目标 128
任务 1制订培训计划书及计划表131
任务 1完成前的学习 131
一、培训项目管理流程 131
二、培训项目管理计划 131
任务 1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32
一、思路132
二、解决方案 134
任务 2年度培训项目计划制订前的培训需求调查及分析135
任务 2完成前的学习 135
一、培训项目需求的特点135
二、培训项目需求层次分析136
三、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137
任务 2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38
一、思路138
二、解决方案 139
任务 3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项目计划书及表格143
任务 3完成前的学习 143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 143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设计 144
任务 3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45
一、思路145 二、解决方案 146
任务 4制定培训管理制度147
任务 4完成前的学习 148
一、员工培训的分类 148
二、岗前培训 148
三、在岗培训 148
四、脱产培训 150
五、培训管理制度150
任务 4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51
一、思路151
二、解决方案 152
知识延伸160
一、能力素质模型160
二、项目管理 162
发展趋势与挑战165
一、发展趋势 165
二、挑战 166
学习小结 168
任务实践 168
模块二 培训评估 169
学习目标 169
知识结构图 169
任务导入 169
一、培训评估的内涵 171
二、培训评估的意义 171
任务 1一级培训评估表的设计 172
任务 1完成前的学习 172
一、反应层次 172
二、学习层次 173
三、行为层次 173
四、结果层次 174
任务 1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74
一、思路 174
二、解决方案 175
任务 2培训评估目标的设定 176
任务 2完成前的学习 176
一、培训评估的内容 176
二、培训评估的结果 177
任务 2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78
一、思路 178
二、解决方案 178
任务 3培训评估方法的选择 178
任务 3完成前的学习 179
一、培训评估的方法 179
二、柯氏四级评估方法的综合汇总 181
任务 3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82
一、思路 182
二、解决方案 182
任务 4培训评估方案的设计 182
任务 4完成前的学习 183
一、培训成果转化 183
二、培训评估方案 188
任务 4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91
一、思路 191
二、解决方案 192
任务 5设计培训评估制度 194
任务 5完成前的学习 194
一、依据、目的及宗旨 194
二、适用范围 195
三、定义 195
四、职责 195
五、政策、程序或实施办法 195
六、批准权限,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 196
七、相关文件 196
八、质量记录 196
任务 5的完成思路及解决方案 197
一、思路 197
二、解决方案 198
知识延伸 200
一、CIRO培训效果四项目评估模型 200
二、CIPP评估模型 201
发展趋势与挑战 202
一、发展趋势 202
二、挑战 202
学习小结 204
任务实践 205
参考文献 206